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編者按。
今年以來,廣東省委開展了“化解社會矛盾年”。為做好這項工作,江門市委高度重視,采取了系統排查、掛牌、涉案涉責、監督檢查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化解了一批突出矛盾糾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作為五邑地區的主流媒體,《南方日報·江門觀察》為推動江門市委、市政府作為惠民舉措,推動矛盾化解活動深入開展,本周從中共江門市委政法委員會開始,推出“問題解決在基層”專欄。周二,《南方日報·江門觀察》頭版報道了江門基層解決社會矛盾糾紛的典型事例、經驗做法,傳遞好聲音、正能量,歡迎單位或個人。
近年來,由醫療糾紛引發的各種醫療糾紛層出不窮。醫療糾紛的發生不僅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巨大的身心傷害,還導致醫患關系緊張,成為引發社會矛盾的主要因素,往往引發群體性事件。
為妥善解決醫療糾紛中的醫患矛盾,江門市蓬江區人民法院與江門市衛生規劃局共同建立了“醫療糾紛訴前聯合調整機制”,初步解決了醫患矛盾。自成立以來,已成功解決多起醫療糾紛案件。比如年初,市內某醫院發生了一起醫療糾紛。蓬江區法院及時啟動訴前聯合調解機制,法官介入醫患之間,成功解決了雙方矛盾,迅速處理了這起醫療糾紛。
事件背景
今年年初,農歷新年就在眼前,江門一名40歲的女性患者在醫院接受手術時死亡。事故發生后,死者家屬非常激動,聚集數十名親屬到醫院“討回公道”,聲稱醫院要支付200萬元的經濟賠償。另一方面,醫院方面表示不能接受家屬的賠償要求。
經過調解
春節前應該是一片歡騰的氣氛,但江門某醫院的氣氛卻格外凝重。不久前,一名女性患者在醫院接受手術時死亡。死者家屬認定是醫院的過錯導致了她親人的離去。
死者的老母親手里拿著女兒的畫像,看醫生時哭著說:“還我女兒!”,很難過。其他親屬也上門大吵大鬧,嚴重影響了醫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你的過錯讓我們失去了親人。你得賠償我們家200萬元的經濟損失,不然我們就不跟你沒完了!”死者的丈夫提出了一個巨額賠償計劃。
醫院代表認為死者家屬是獅子。“即使醫療鑒定后是我們醫院的責任,也沒必要賠償這么多。我們不能做你想做的。”雙方的談判陷入了僵局。
由于醫療事故的鑒定是一個非常漫長的周期,死者家屬得不到滿意的答復,又不想將案件拖進漫長的司法程序中,一時無奈。
衛生福利局建議雙方將此糾紛引入醫療糾紛協調中心進行調解。經雙方申請,啟動對此案的聯合調查。蓬江區法院按照相關程序與雙方進行調解,并及時向死者家屬解釋相關法律。衛生規劃局派出人員,從專家庫抽調專家解答醫療專業技術問題,讓死者家屬慢慢了解醫院的醫療流程。
“剛開始的時候,死者家屬對我們非常不信任,我們應該一個一個給我們的法官查工作證。我們理解老人的心情,配合她。”主持調解的法官、蓬江區人民法院民事三庭法官郭廷昌說。
主持調解的兩位法官采取了“背靠背”的調解方式。一方面,他們很好地安撫了死者家屬。郭院長耐心向家屬講解相關法律政策,安撫死者母親情緒,了解家屬為何提出200萬元賠償。
“我老婆一個月有20到30萬的收入。她才40歲。她退休前至少有2300萬的收入,所以我要求醫院賠償我們200萬!”丈夫梁說。
“法律不是像你這樣算計的。任何職業的補償標準是什么?法律上有明確的標準。而且要判斷醫院方是否有過錯,醫院在事故中承擔多大責任等等。”另一位參與調解的法官邱院長耐心地解釋了政策,并告訴家人,如果他們走司法程序,他們將獲得大約的賠償金額。
另一方面,兩位法官也耐心地做醫院的工作,向醫院解釋,如果采取司法程序,也會影響醫院的生產秩序,判決后也會對醫院的聲譽造成不利影響。醫院方面也接受了法官的說法。最終經過法官耐心的解釋和勸說,達成了滿意的調解結果。
事后,死者家屬非常感謝法院的調解。“法院不收任何費用,煞費苦心地為我們調解,讓我們得到滿意的答復。如果不是法院法官,我們現在可能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解決不了問題。”
南方日報記者權澤超通訊員閻晉平。
記者評論
近年來,頻發的醫療糾紛已成為社會矛盾的引爆點。由于嚴重的身心傷害,患者的一名家屬容易反應過度。蓬江區人民法院與市衛計委實施的訴前聯合調整機制,有利于將雙方帶到談判桌前,在法律框架內平衡雙方訴求,在擴大前快速有效解決矛盾,是社會管理創新的成功案例。
(編輯:賀勛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