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2015年,市科技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全力打造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型城市建設成效顯著,為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2105年,常州在福布斯最具創新力城市中排名第10。預計年度目標將順利完成,工作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領導們肯定了。7月30日,科技部副部長曹建林在北京主持召開中以創新合作聯合委員會中方聯絡員工作會議,充分肯定中以常州創新園的探索實踐,要求加快落實《中以創新合作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共建中以創新合作中心。9月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來常調研,稱贊我市走在全國知識產權工作前列。9月10日,省科技廳廳長秦望調研我市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情況,充分肯定我市在重大創新平臺和載體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br/爭取榮譽。1個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江蘇旺達灑水車有限公司參與的新型低能耗多功能節水灌溉設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4個項目獲得第七屆中國專利優秀獎;16個項目入圍2015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公示階段);5名人才入選江蘇省“雙創之星”(馮冠平石墨烯創意團隊、鐘健科技楊永剛、萬登金屬錢海鵬、萬度新能源邵丹偉、明賽機器人曲東生,共32人)。天合光能光伏科技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馮志強博士榮獲“中國太陽能光伏成果獎”。常州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2015年中國國際先進碳材料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常州2D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化學氣相沉積法制備大面積石墨烯薄膜的研發與產業化及應用產品”二等獎,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二等獎。[/br/重大成果——省級成果轉化項目。聚焦重點產業創新需求,組織企業承擔省級以上項目532個,爭取5.42億元資金再次實現新突破。全市有省級重大成果轉化項目支持項目23個,資金支持總額1.94億元,居全省第二。其中,鐘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擔的“R&D與千噸級T800碳纖維技術產業化”項目、江蘇武進不銹鋼有限公司承擔的“R&D與海洋工程用大口徑超雙相不銹鋼無縫管產業化”項目獲得省級成果轉化項目支持,每個項目獲得省級科技資金1200萬元支持。預計三年實施期內,23個項目將新增投資15億元,實現銷售91億元、利稅12億元。[/br/專業平臺——省產研院專業院。引導20余家公辦R&D機構建立創新機制,加快提升從市場中贏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活力,積極融入江蘇產業技術研究院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學碳纖維應用研究院、常州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研究院、南京大學醫藥與生物技術研究院入選省工業與技術研究院專業院(全省有23所),數量居全省第一,省級經費支持5459萬元。特別是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在石墨烯原料制備領域成果顯著,先后培育出碳技術、二維碳、第六元素等行業龍頭企業,涌現出石墨烯手機電容觸摸屏、石墨烯重防腐涂層、石墨烯蛋白分離試劑、石墨烯智能發熱服等7個“世界第一”。
重要載體——中以常州創新園。5月18日,中以常州創新園知識產權合作保護試驗區揭牌成立,以色列蓮花公司與中以常州創新園、江南克萊尼設計院、武進太湖灣等一批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簽約。7月30日,中以常州創新園發展規劃在北京上報13個國家部委。城市層面的運行機制已經形成,國家、部委、省之間的共建機制正在積極推進。10月12日,中以創新合作聯合委員會聯合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以色列舉行,中以兩國外交、科技、經濟、教育、衛生、知識產權等領域近20個部門和單位參加,常州創新園為重點合作項目。10月27日,2015浦江創新論壇在上海開幕,中以雙方簽約在常州共同建設凸形設計工業設計創新中心。費高云市長會見以色列副總理兼內政部長西爾萬& # 8226;沙洛姆一行在嘉賓國論壇上發表演講,以科技創新引領中以合作為主題,共同探討國際國內科技創新戰略和中以創新合作。目前,中以創新園聚集了以色列25家創新企業。建設了高端醫療項目孵化平臺、現代農業技術展示、轉移、交易平臺等一批創新載體;引進已投資或計劃投資以色列高科技項目的國內外知名基金,如以色列庫基爾曼基金、以色列皮坦戈基金、平安基金、國藥資本、山嵐資本等。以色列“BDO國際技術轉讓機構”即將落戶西太湖;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技術轉移機構耶達技術轉移公司擬在中國設立“以中聯合生物醫藥創新中心”,并與我市生化洪倩等重點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園區知識產權體系建設獲得江蘇省知識產權局“中以技術與知識產權轉移平臺”項目資助95萬元,園區建設獲得國家發改委貸款支持8億元。[/br/重大活動——“5.18”交易會。5月18日,我市在中國常州成功舉辦第十屆先進制造技術成果展示交易會,邀請了來自國內外100余所高校、科研機構、知名機構和企業的500余名專家教授參會,舉辦簽約揭牌、啟動投產、對接交流、專家入駐企業等活動85場,吸引了全市2000余名創新型企業代表積極參與,征集篩選企業重要技術需求413項,遴選科技型1800項通過對接談判,簽署協議37項,達成合作意向187項。一批企業成功落地產學研,納因博自平衡車投產,德爾福心律實時監測儀成果發布,奠定了金創軌道交通產業園的基石。光伏產業江蘇產學研協同創新基地獲批,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制造業江蘇知識產權聯盟、常州市智能制造產業協會成立,國家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揭牌,常州石墨烯科技產業園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