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近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成功開展全省首例“微移植”治療惡性淋巴瘤,為福建惡性血液病患者帶來健康福音。
張先生被診斷為“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接受三次R-EPOCH化療后,效果不佳。在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后,醫療團隊決定為患者實施微移植。“微移植”是指患者在常規化療的同時輸注合適的外周血干細胞,加速造血重建,提高化療耐受性。與傳統的化療或移植方法相比,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在微移植后,患者形成供體細胞的微小嵌合體,既能產生移植物的抗腫瘤作用,又能誘導患者自身產生抗腫瘤作用。移植過程中幾乎沒有排斥反應,也不需要服用抗排斥藥物進行預防。
患者改用大劑量化療后,醫療組采集患者姐姐的造血干細胞,治療后為患者進行第一次干細胞輸注。術后效果顯著,粒細胞減少時間僅4天,大大減少了大劑量化療后骨髓嚴重抑制的時間,降低了嚴重感染的風險。移植后除少數皮疹外,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到目前為止,病人情況良好。
目前,我院血液科已獨立完成2例微移植(急性白血病1例,惡性淋巴瘤1例),另有73歲急性白血病患者正在接受微移植治療。“微移植”具有傳統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強、造血恢復快等優點,但也巧妙地避免了傳統移植物“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問題,非常安全、簡單,并發癥輕微,移植成本低。“微移植”不受患者年齡和HLA匹配的限制,可被家庭或無血緣關系的供者接受,因此供者范圍更廣,為惡性血液病提供了一種新的、更安全、更高效的臨床治療方法。
背景:近年來惡性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和多發性骨髓瘤等)的發病情況。)明顯呈上升趨勢,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目前該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化療、放療、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和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但由于其毒副作用明顯,成本較高,應用受到限制。部分患者(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可能因為無法耐受放化療帶來的嚴重并發癥而放棄治療,任由病情發展,導致病情迅速惡化甚至死亡。
近日,北京307醫院報道了一種新的移植技術“微移植”,在急性白血病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治療效果。其6年總生存率超過80%,轟動全球。也為惡性血液病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療策略。(王繼珍曾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