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城鎮職工去社區衛生中心看門診,醫療報銷可達80%,而去掛靠醫生看門診,只能報銷60%。但不通過基層醫院轉診到市外醫院,住院報銷比例下降25%。昨天,我市召開分級診療推進會,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分級診療后報銷比例。據悉,到2015年底,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比例將達到60%以上,縣級醫院轉診率不超過10%。
在基層醫院看病更省錢。
目前,我市參加醫療保險總人數已達750多萬人,參保率已超過95%,基本實現人口全覆蓋。& ldquo醫保差別支付是建立和完善分級診療的重要手段。醫保報銷水平必須放開,報銷比例要向基層醫療機構傾斜。& rdquo市衛生局負責人介紹。
分級診療政策實施后,參保職工將在三級及相應醫療機構就醫,門診統籌基金支付60%;在二級醫療機構或在救護車上搶救的,門診統籌基金支付70%;門診統籌基金支付80%在基層醫療機構、零售藥店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醫購物。而城市和農村居民則分別可以享受50%、40%和35%的補償。
城鎮參保職工發生的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規定支付范圍的累計住院醫療費用,按起付標準(含)以下部分支付,一、二、三級醫療機構起付標準分別為200元、300元、600元;在起付標準以上至26.7萬元(含)以下的部分,90%由在職職工統籌基金支付,95%由退休人員統籌基金支付。0-15萬元(含)封頂線后,80%由在職職工救助基金支付,90%由退休人員救助基金支付。不轉診到區外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將在原基礎上降低25%。
但在一、二、三級及相應醫療機構住院的城鄉居民相應報銷比例分別為90%、80%和75%。在溫州以外的醫療機構住院的,可以報銷60%,去區外看病不轉診的,醫療費用在原來的基礎上報銷25%。
全面推行全科醫生合同制服務。
實行分級診療后,老百姓關心的不僅僅是醫療費用,還有社區醫生的醫療水平。為此,我市全面推行全科醫生合同制服務,并將醫療衛生服務的責任放在醫生個人身上。自2013年起,我市逐步啟動全科醫生簽約工作。目前,全市已有69.66萬人簽約。加強全科醫生簽約服務技能知識培訓,逐步建立全科醫生與社區居民的簽約服務關系,為簽約對象提供從醫院到家庭的全方位健康管理,為群眾提供第一時間& ldquo可及性& rdquo醫療服務方面,也將為轉診患者提供持續服務。
目前,溫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已全面啟動溫州陽光醫保監管平臺建設。監管平臺建成后,將借助信息技術對事件發生前、發生中、發生后的醫療行為進行全過程監管,實現對每個人、每個處方、每個醫療行為的監管,進而實現& ldquo規范醫療、控制費用和藥品。的目的。
縣級醫院的轉診率不應超過10%。
目前試點縣(市)樂清、平陽、永嘉、文成已率先啟動分級診療,所有縣(市、區)將于今年年底前啟動分級診療。& ldquo縣級醫院轉診率低于10%;避免盲目隨意轉診,避免沒有工作熱情和推卸責任的轉診。特別是在分級診療的早期,要充分考慮人的心理和需求,無論是技術或設備原因,還是患者強烈的需求,都可以參考。
為使雙向轉診在各級醫院之間無縫銜接,使分級診療有序運行,市衛生局還應建設統一的市級雙向轉診協同平臺,實現轉診與醫療服務分階段融合。搭建醫療轉診信息平臺,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檢查信息和患者診療過程信息的整合共享,使各級醫療單位實現轉診信息暢通、路徑最優。通過在城市醫院推廣門診,在社區預約住院,實現患者轉診服務的便捷化,可以解決患者在基層醫療單位就診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