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近日,由中國醫師協會風濕免疫??漆t師分會主辦的“中國關節炎患者胃腸道危險因素調查” 針對胃腸道危險因素患者的全面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九成關節炎患者存在胃腸道的風險。
9月6日,由中國醫師協會風濕免疫??漆t師分會主辦的“中國關節炎患者胃腸道危險因素調查”終期數據發布會在京召開。作為國內首個針對胃腸道危險因素患者的全面調查,該項目歷時5個月,從全國14個城市25家醫院共收集了4000多例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門診病例。
中國醫師協會風濕免疫??漆t師分會會長、北京協和醫院風濕科主任張奉春教授介紹,全球消化道潰瘍患者中,29%的住院和25%-36.2%的死亡與應用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NSAIDs)相關,此類藥物是關節炎乃至所有疼痛人群胃腸道安全最主要的隱患之一。
調查顯示,引起嚴重胃腸道不良反應(潰瘍、出血、穿孔)的危險因素主要有9項:1、高齡(≥60歲)。2、消化道潰瘍史。3、使用抗凝劑。4、使用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5、使用糖皮質激素。6、使用低劑量阿司匹林。7、幽門螺旋桿菌感染。8、吸煙。9、酗酒。中國關節炎患者排在前4位的危險因素分別是NSAIDs用藥史(占被調研患者的63.29%)、吸煙(40.43%)、高齡(31.14%)和使用糖皮質激素(28.26%)。
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栗占國教授指出:根據此次調研,我國關節炎患者中低胃腸道風險人群(不包含以上任何一項危險因素)僅占11.55%;胃腸道中度風險人群(包含1-2項危險因素)比重最大,達53.06%;胃腸道高度風險人群(包含三個及以上危險因素)占35.39%。
關節炎患者如何合理用藥?張奉春教授指出:關節炎的疼痛主要由炎癥引發,抗炎鎮痛是必要之舉,他建議患者選用既抗炎鎮痛又減少對消化道損傷的新藥如塞來昔布。北京協和醫院風濕科李夢濤教授提醒,“患者如發現自己具有危險因素,請在就醫時告知。醫生和患者一起努力,才能更好實現安全的抗炎鎮痛治療。”
文章由福冠堂新特藥在線(m.baseldya.com)整理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