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nèi)容信息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僅供藥品專業(yè)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jù),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烏梅丸主要有,抑菌,鎮(zhèn)痛等作用,在臨床上常見用于治療痢疾。那么,烏梅丸好用嗎?
烏梅丸的主要成分為烏梅肉、黃連、黃柏、附子(炙)、干姜、桂枝、細辛、青椒(去目)、人參、當歸,為黑色的水蜜丸;味苦、酸、略辛辣。
烏梅丸由10味藥組成。主治寒熱錯雜,蛔蟲竄擾所致的蛔厥、久痢、厥陰頭痛。方中馬梅味酸,苦酒醋漬而重用,既可安蛔,又能止痛,故為主藥。
蛔動因于臟寒,故以干姜、附子、細辛、蜀椒、桂枝溫腎暖脾,以除臟寒;且五藥皆辛,李可制蛔,其中細辛、蜀椒更具殺蟲之用,故又可助烏梅安蛔止痛;
素病蛔疾,必損氣血,故又以人參益氣,當歸養(yǎng)血,合而扶正補虛;俱為輔藥。佐以黃連、黃柏苦寒清熱,兼制辛熱諸藥,以杜絕傷陰動火之弊,且味苦兼能下蛔。諸藥合用,共奏溫臟安蛔之功。
烏梅丸對膽道蛔蟲癥以及部分過敏性結(jié)腸炎,療效顯著,有需要的患者不妨選用。用治膽道蛔蟲癥,編者將其改為湯劑,重用烏梅至30克,輕者每日一劑,分二次服,重者可一日兩劑。待痛止后,即去人參、當歸、附子、桂枝、黃柏,并加苦楝根皮15克,檳榔9克,續(xù)服二三劑,以善其后。至于治療過敏性結(jié)腸炎,仍以丸劑為宜,每服6克,一日二次,開水送下。
(編輯:liu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