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由于公眾對肺癌的認知還遠遠不足,肺癌的臨床表現又不太具有典型性,有時很像感冒、發燒等癥狀,因此不太容易引起警惕,往往被患者忽略。”3月8日,第十屆中國肺癌高峰論壇在廣州召開,來自全國的百余名肺癌領域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了肺癌這一全球性嚴重疾病的解決之道。
肺癌發病呈年輕化趨勢
據介紹,肺癌是世界上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列男性腫瘤首位,女性腫瘤第二位和第一位。近年來,肺癌發病呈年輕化趨勢,四五十歲的肺癌患者越來越多,因此,肺癌治療長期以來是公眾和醫學界關注的熱點議題。
“知道患者是否是癌,是什么類型的癌,癌是否有擴散,是規范肺癌診療的關鍵。”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教授周彩存說,肺癌臨床上常見的主要癥狀包括:咳嗽、咯血、喘鳴、胸痛、阻塞性肺炎、體重下降等。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早規范就醫。
“取肉”檢查才能確診
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中心(CSCO)候任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CSLC)第三屆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教授說,肺癌的診斷,在綜合選擇使用各種診斷手段時,應依據從簡單到復雜、從無創到有創的原則進行。但最后的確診必須取得細胞學或病理組織學的證據,任何沒有細胞學或病理組織學證據的診斷,都不能診斷為肺癌。“我們呼吁患者要多讓醫生從自己身上‘取肉’,進行有創檢查。”
藥物治療取得新突破
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中心(CSCO)執委會常委、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張力教授介紹說,藥物治療即化療和靶向治療,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至關重要。
張力表示,隨著新一代高效低毒的化療藥物的發展應用,化療已經不再像大家印象中的那樣--很痛苦且難以耐受。新型化療藥物在獲得更好療效的同時降低了副反應,在選擇合適的患者人群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
該論壇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和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主辦,廣東省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廣東省人民醫院和廣東省肺癌研究所承辦,美國禮來制藥協辦。
文章由福冠堂新特藥在線(m.baseldya.com)整理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