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癲癇是神經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抗癲癇藥物(AEDs)仍是其目前的主要治療手段,20世紀80年代起,使用傳統的抗癲癇藥物(如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卡馬西平、丙戊酸)正規治療控制患者發作率約為70%~80%,仍有20%30%的患者藥物因治療無效或藥物不良反應而停藥。1980年后,隨著新型抗癲癇藥物相繼研發并逐漸在世界各地上市,使得臨床醫生對抗癲癇藥物有了更多、更合理選擇。曲萊(奧卡西平片)(oxcarbazepine,OXC)是目前國際公認的較好的新型抗癲癇藥物之一。文獻報告其具有較好的抗癲癇作用及安全性,臨床用于難治性癲癇的添加治療,對多種發作及難治性癲癇具有良好的效果。我院于2007年l2月~2009年4月用單藥和添加治療各類癲癇36例,其中單藥治療組19人,添加治療組l7人,患者已經用藥半年以上,現將結果報道如下。1 對象與方法1.1 入選對象本組病例36例,男l7例,女19例;其中成人25例,兒童11例,年齡6歲~74歲,平均(25.14±10.72)歲,病程1個月~30年。入組標準:①病程1個月以上新診斷的部分性發作的患者;或經治療控制不佳的癲癇部分性發作、全面強直陣攣發作的患者。經臨床和腦電圖證實;② 頭顱CT影像學檢查排除顱腦腫瘤、血管畸形或其他進行性病變;排除或非癲癇發作心因性發作,或有可治療的發作原因。如:代謝紊亂、中毒等。③ 入院前3個月(基礎期)每月發作次數≥1次;④血、尿、肝腎功能正常;心電圖檢查無房室傳導阻滯;⑤非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⑥排除對酰胺咪嗪過敏者。1.2 診斷標準發作類型按照2001年國際抗癲癇聯盟(ILAE)委員會報告:其中原發強直陣攣性發作(GTCs)7例;強直性發作(TS)8例;局灶性發作(FS)10例;繼發強直陣攣性發作(SGTCs)11例。全部病例均經視頻腦電圖檢查,其中20例有癲癇樣發作波,4例腦電背景異常,7例正常。1.3 方法對原用抗癲癇藥物患者,原用抗癲癇藥種類、劑量、用法不變的情況下加用奧卡西平片。兩組使用相同的服藥方法:成人劑量按每天0.3~1.2 g,分早晚兩次口服,首次劑量為0.15g,qn,每周增加0.15 g,直至維持劑量每天600~1200 mg,最大未超過1.5g;兒童服藥計量按10 mg?kg-1?d-1,分兩次服用,增加劑量每周不超過l0 mg?kg-1?d-1。觀察內容為每月觀察1次病情,并對發作頻率、不良反應、體重飲食等情況進行詳細記錄,治療前及治療后第24周分別查血、尿、肝腎功能和腦電圖等進行比較。1.4 療效判斷標準抗癲癇藥物療效評價標準:①控制:半年內不發作;② 顯效:癲癇發作頻率減少大于或等于75%;③有效:發作頻率減少50%~75%;④無效:癲癇發作頻率減少<50%或發作增加。1.5 統計學處理統計方法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錄入和統計分析,主要采用卡方檢驗。2 結果2.1 療效藥物療效評定期為6個月,36例患者其中單藥及添加治療癲癇臨床療效顯示,服用奧卡西平片后癲癇發作次數均較前明顯減少:對各種類型的癲癇發作治療總控制率為36.1%,總顯效率30.6%,總有效率為88.9%,其中單藥治療組控制率42.1%,顯效率31.6%,總有效率為94.7%,添加治療組控制率為29.4%,顯效率29.4%,總有效率為82.4%。兩組相比,單藥組治療效果略高于添加治療組,但未顯示統計學意義。見表1。2.2 不良反應奧卡西平片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頭昏、無力、惡心、頭痛以及嗜睡、皮疹、納差等,以上不良反應多在第一周出現,添加治療組組出現皮疹1例,主要分布在顏面、軀干及肢體。單藥治療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31.6%,添加組為58.8%,兩組比較,添加組出現的反應相對多于單藥治療組(P<0.05)。見表2。3 討論曲萊(奧卡西平片)是近年來引進的一種新型抗癲癇藥物,它是卡馬西平的酮類衍生物,在芳香基酮降解酶作用下代謝為羥基衍生物MHD也具有抗癲癇作用,其通過阻斷神經細胞離子通道而發揮抗癲癇作用。由于奧卡西平片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無肝酶誘導作用,蛋白結合力低,不良反應尤其是皮疹少,其療效及耐受性優于卡馬西平。本組奧卡西平片用藥劑量較外國文獻報道的為低,中位值為600mg?d-1,這與其他新型AEDS在國內應用劑量均偏低一致,可能與種族有關。Rufo.Campos等以單藥和添加治療兒童癲癇60例,1年以上隨訪,其有效率達80.6%,完全控制達46.8%。本組36例經6個月以上,有效率為88.9%,完全控制為36.1%。本組資料單藥治療總有效率94.7%,添加治療總有效率82.4l%,療效低于單藥治療組。其可能原因是:單藥組包括新診斷病人,既往未接受抗癲癇藥物治療;而添加治療組本身是一線抗癲癇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后,效果比較差,病程較長的仍未能完全控制者,且單藥治療組多數發病時間短,病情相對較輕有關。兩組療效對比,單藥組治療效果略高于添加治療組,但未顯示統計學意義。有報道曲萊(奧卡西平片)對各種類型的癲癇均有效果,尤其是對部分發作及難治性有較好的療效,本組治療結果顯示對多數類型有效,特別是對局灶性發作、繼發強直陣攣性發作更為顯著。在兩組前瞻性、開放性、多中心的研究資料中,顯示奧卡西平片單藥治療部分性發作其療效、安全性、耐受性等方面具有較好效果。在藥物副反應方面,應用曲萊(奧卡西平片)患者多數癥狀較輕。本研究中,添加治療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58.8%,較單藥治療組27.2%為高,且因皮疹而退出的一例患者也發生于添加治療組中,反映出多藥治療的風險。現有的研究表明,多藥治療中,與慢性直接中毒相關的是藥物的數量,且與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引發中毒和導致癲癇發作失控。患者的依從性是觀察藥物不良反應的較好指標。在本組患者中,只有1例因皮疹而退出,有一例患者出現白細胞減少,未停藥,僅給予利血生口服。2~3周白細胞恢復正常。本組資料顯示患者丟失率少(僅有1例患者因皮疹退出治療),病人對奧卡西平片的依從性高。曲萊(奧卡西平片)的不良反應主要為頭昏、乏力等。但其發生的不良反應2~3周后緩解。特別是單藥治療組,顯示了良好的耐受性。與有關文獻報道相近。綜上所述,曲萊(奧卡西平片)作為新型的抗癲癇藥對各種類型的癲癇有效,其中對局灶性發作療效確切,而且穩定性及依從性好,無耐藥性,不良反應少而輕,單藥與添加治療均可能達到較好的療效。兩者相比單藥治療的療效更佳;且對兒童部分性癲癇及難治性癲癇均有效。但在治療過程中需注意應從小劑量開始,緩慢加藥以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且須考慮患者個體差異,以控制癥狀為目的,無需藥物過度加量。>
(編輯:liu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