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每年的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由拜耳公司舉辦的“栓不住動起來”主題宣傳活動近日在北京啟動。本次活動把重點放在“靜脈血栓栓塞”這個不為公眾熟悉的疾病領域,提醒公眾了解包括久坐不動、血液高凝狀態和外傷等在內的多項靜脈血栓危險因素,也呼吁社會各界行動起來,共同應對血栓栓塞性疾病帶來的沉重負擔。
深靜脈血栓無聲肺栓塞兇險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血液研究所所長阮長耿教授介紹說:“血栓是全球前三位的致死性心血管 疾病——心肌梗死、腦卒中 和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共同發病機制。前兩者的嚴重程度已經被公眾廣泛了解,雖然靜脈血栓栓塞癥位列第三大心血管殺手,但是認知卻很低。”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王深明教授表示,“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生率和高病死率不斷升高,越來越引起臨床醫學界的廣泛關注,臨床常見因血栓導致患者住院時間延長、醫療費用增加、醫療糾紛等現象。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靜脈血栓栓塞癥在不同階段、不同部位的兩種重要臨床表現形式。但臨床實踐中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現狀并不樂觀,其發病隱匿,最嚴重的后果是發生肺栓塞,乃至死亡。”
根據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在美國,每年有10~30萬人死于靜脈血栓,相關住院人數超過50萬。在歐洲,每年有50萬人死于靜脈血栓,超過艾滋病、乳腺和前列腺癌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之和。在中國,靜脈血栓形勢也同樣嚴峻,但由于流行病學數據的缺乏掩蓋了血栓性疾病的廣泛影響。
了解風險因素預防血栓動起來
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任何人身上,并非老年人的專利。事實上,每靜坐一個小時,患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會增加10%,坐90多分鐘使你膝關節 血液循環降低50%。這是由于靜脈血栓的發病機制包括靜脈內皮損傷、血液高凝狀態和靜脈血流瘀滯。如住院、手術和久坐不動都會讓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提高。
王深明教授建議,“大眾要想遠離靜脈血栓栓塞癥,關鍵在于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建議多增加運動,可有效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促進血液循環。特別是外科手術后患者,應鼓勵他盡早下床活動,對于預防術后發生深靜脈血栓形成很有意義。每天保障正常的營養攝入,飲食要均衡。同時應多飲水,多飲水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
一旦發生了靜脈血栓栓塞,抗凝治療是必不可少的。王深明教授介紹,目前,新型口服抗凝藥克服了傳統抗凝藥的局限,口服、快速起效、抗凝效果可預測,且副作用少,同時耐受性良好,無需進行常規凝血監測、劑量調整或飲食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