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日本大阪市立大學近日發表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發現,未成年人如果身體肥胖,那么他們不僅容易出現脂肪肝,而且發展成肝硬化的風險也較高,要盡早對他們采取預防措施遏制癥狀發展。
目前,檢查肝臟時多使用超聲波檢測脂肪量,或是提取部分組織分析肝硬化程度。但超聲波無法掌握肝硬化的征兆,而提取肝組織會伴有疼痛和出血風險,所以未成年人檢查肝臟面臨不少難題。
大阪市立大學講師德原大介領導的研究小組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卷》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利用肝纖維化掃描儀,對214名1歲至18歲的嬰幼兒及青少年進行檢測。研究對象被分為肥胖、不肥胖但肝功能指標異常和沒有上述問題的健康者共3組。
研究人員發現,肥胖組存在脂肪肝發病率高、肝臟硬度值也高的傾向。與肝功能異常組相比,肥胖組的肝臟脂肪量更多,肝硬化程度幾乎與前者相同,比健康組要嚴重得多。
研究人員還通過肝臟活組織檢查對部分病例進行評估,并與肝纖維化掃描結果進行對比,印證了上述檢測結果。
肝纖維化掃描儀接觸身體的部分是一個長約16厘米的筒狀探頭,該探頭按壓在靠近肝臟的側腹部,能發出超聲波和振動波,可在無痛情況下檢測肝臟脂肪量和肝臟組織硬化程度。這種儀器在日本已被證實對成人有效,但尚未用于兒童體檢。
研究人員認為,今后定期對肝硬化和肝纖維化風險高的未成年人進行檢測,有助于早日采取措施遏制病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