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糖尿病足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足部潰瘍和壞疽,嚴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達40% 。中國國內糖尿病病人并發足壞疽的約占0.9%~1.7%,60歲以上的老年病人并發糖尿病足壞疽的占2.8%~14.5%,國內本病的截肢率21%~66% 。
由于下肢動脈硬化,加之植物神經病變使血管運動減弱,導致足部供血不足,局部組織缺血和抵抗力下降,當足部微小的創傷,如不合腳的鞋擠壓、擦傷、皸裂或雞眼等處理不當,均可引起感染面形成潰爛,又因病人痛覺減退或消失,不能及時察覺病變,常常使潰瘍加大。由于感覺障礙、接觸高溫物體時不知躲避,還可造成燙傷。
糖尿病足的臨床表現: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表現與五個方面病變有關:神經病變、血管病變、生物力學異常、下肢潰瘍形成和感染。
(1) 足部的一般表現:由于神經病變,患肢皮膚干而無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覺遲鈍或喪失,呈襪套樣改變,腳踩棉絮感;因肢端營養不良,肌肉萎縮,屈肌和伸肌失去正常的牽引張力平衡,使骨頭下陷造成趾間關節彎曲,形成弓形足、槌狀趾、雞爪趾等足部畸形。當病人的骨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發生勞損時,病人繼續行走易致骨關節及韌帶損傷,引起多發性骨折及韌帶破裂,形成夏科關節(Charcot)。X線檢查多有骨質破壞,有的小骨碎片脫離骨膜造成死骨影響壞疽愈合。
(2) 缺血的主要表現:常見皮膚營養不良肌肉萎縮,皮膚干燥彈性差,靠毛脫離,皮溫下降,有色素沉著,肢端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血管狹窄處可聞血管雜音。最典型的癥狀是間歇性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難。當病人患肢皮膚有破損或自發性起水泡后被感染,形成潰瘍、壞疽或壞死。
(3) 糖尿病足潰瘍可按照病變性質分為神經性潰瘍、缺血性潰瘍和混合性潰瘍。神經性潰瘍:神經病變在病因上起主要作用,血液循環良好。這種足通常是溫暖的,麻木的,干燥的,痛覺不明顯,足部動脈波動良好。并有神經病變的足可有兩種后果:神經性潰瘍(主要發生在足底)和神經性關節病(Charcot關節)。單純缺血所致的足潰瘍,無神經病變,則很少見。神經-缺血性潰瘍這些患者同時有周圍神經病變和周圍血管病變。足背動脈波動消失。這類患者的足是涼的,可伴有休息時疼痛,足邊緣部有潰瘍和壞疽。
發生糖尿病足一般如何處理?
1、神經性足潰瘍的治療:處理的關鍵是通過特殊的改變壓力的矯形鞋子或足的矯形器來改變病人足的局部壓力;根據潰瘍的深度、面積大小、滲出多少以及是否合并感染決定潰瘍換藥次數和局部用藥。
2、缺血性病變的處理:對于血管阻塞不是非常嚴重或沒有手術指征者,可以采取內科保守治療,靜脈滴注擴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如果病人有嚴重的周圍血管病變,應盡可能行血管重建手術。壞疽病人在休息時有疼痛及廣泛的病變不能手術改善者,才考慮截肢。
3、感染的治療:有骨髓炎和深部膿腫者,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況下加強抗炎治療,采用三聯抗生素治療法,藥物敏感試驗選用合適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