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目前認為膽汁返流性胃炎為一獨立疾病,對無胃腸道手術史病例,其發病機制尚無定論,多認為與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有關,也有人認為非推進性十二指腸環形收縮可能是其發病的重要因素。臨床治療多采用中和膽酸,促進胃動力的方法,臨床采用舒肝和胃丸治療膽汁返流性胃炎有較好的效果。
通過進行中醫辨證分型,膽汁返流性胃炎可分為肝氣犯胃,肝胃郁熱,瘀血停滯,胃陰虧虛四證,以肝氣犯胃、肝胃郁熱為多。四證間均有病理發展聯系,以肝失條達為病因。肝主疏泄喜條達,情志不舒則肝氣郁結,橫逆犯胃,氣機逆亂,胃失和降,膽汁乘虛上逆于胃,灼傷胃土,久之則郁久化熱,熱則傷陰,或因氣滯而血行不暢,瘀血內停,因而出現各種癥狀及體征。
目前研究認為,精神情感異常是肝郁證重要發病環節,經測定其眼心反射、太陽神經叢反射、皮膚劃痕反射及皮溫等,表明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此外,還有血液流變性較差,血粘度偏高,cAMP/dGMP比值降低(此變化與平滑肌收縮及胃液分泌有關)等改變。
舒肝和胃丸成分為砂仁、厚樸、當歸、枳殼、青皮、陳皮、郁金、白芍等,屬和船之法,砂仁、厚樸可和胃導滯,郁金、白芍疏肝解郁緩肝止痛,加枳殼、青皮、陳皮更增強理氣解郁之效,當歸有養陰活血之功,且有流通之性,上述諸藥合用可作用于不同病理環節,共起疏肝和中之效。
通過舒肝和胃丸與嗎叮啉對比觀察二者顯效率相似,但停藥后復發率治療組低于對照組,提示舒肝和胃丸可較好地改善胃、十二指腸運動功能,其機制可能與調節精神情感活動、植物神經功能及改善血液流變性等有關。
(編輯:liu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