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諾如”兇猛,剛剛過去的2014年12月,全省中小學校園共暴發8起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疫情,疾控專家預計,發病高峰還會持續至2015年3月。
2014年最后一天,省衛生計生委發布重要預警信息:小心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個人防護,首先要養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開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習慣;其次就是要嚴防病從口入。單位防控,則需密切注意有無嘔吐、腹瀉人員,如有則要隔離治療且調離崗位,在這樣的疾病流行期,最好停止供應涼菜、沙拉、燒臘熟食等高危食品,不供應不帶皮水果。
一下午跑五次廁所
“中午開始覺得不適,結果一下午就跑了五次廁所,快要拉得虛脫了……”2014年11月9日至22日,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暴發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疫情,一名“中招”的學生如此描述感染的癥狀。該校先是有零星學生出現上吐下瀉、頭暈、發燒等情形,每天約有10人感到不適,到了22日,感覺不適的人數多達180人,需4輛大巴送院治療。這波疫情,據疾控部門統計,“中招”人數達274人。
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12月,“諾如”繼續“發威”,全省共報告8起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暴發疫情,均發生在中小學校,較2013年同期(6起)增加33%。而2014年全年,全省共17起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疫情,其中16起發生在學校、托幼機構。病例均為輕癥,無危重癥和死亡病例。
是“老”病毒?攝入少量就能致病
“諾如”到底是什么病毒,竟能造成大范圍傳播?
在疾控專家眼中,諾如病毒已經是“老”病毒,最早于1968年在美國的俄亥俄州的諾瓦克市分離發現,一直以來在全球范圍廣泛分布,引起以腹瀉、嘔吐等為主要癥狀的急性感染性胃腸炎。
在此之前,諾如病毒暴發病例多在國外,如美國每年約有1.79億例急性胃腸炎,其中超過50%是由諾如病毒引起的;澳大利亞2003年11月至2004年1月暴發諾如病毒感染疫情等。2012年9月至12月,諾如病毒感染疫情在英國、荷蘭、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多個國家相繼暴發流行。
據目前有關的流行病學研究,諾如病毒胃腸炎全年均有發病,其中約83%暴發流行發生在10月至次年3月期間(冬季和早春季節);所有年齡段人群均可感染諾如病毒,其中小孩和老人發病率較高。
廣東省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黃瓊博士認為,諾如病毒厲害之處,在于感染劑量很低,人體攝入少量(不到100個病毒)就能致病,并且可反復感染。諾如病毒有40多種不同病毒株,并以每隔2~3年為周期出現新變異株。省疾控中心實驗室分型結果顯示,2014年12月8起疫情均為諾如病毒GⅡ型感染,這是成人感染性腹瀉暴發的最常見類型。
兒童多嘔吐?成人為腹瀉
感染諾如病毒,會出現感染性腹瀉、急性腸胃炎的表現,主要為惡心、嘔吐、發熱、腹痛和腹瀉癥狀,也可有頭痛,寒戰和肌肉痛等。每日腹瀉多達4~8次,糞便為稀水便或水樣便,無黏液膿血。
在感染人群中,兒童患者多出現嘔吐癥狀,成人患者則腹瀉較多。
作為一種腸道病毒,諾如病毒通常通過這些途徑感染:食用或飲用被諾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觸摸被諾如病毒污染的物體后未徹底洗凈雙手而進食;接觸過諾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顧患者、與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所有年齡段的人均有機會受感染,其中兒童、老年人、免疫缺陷者及器官移植者屬于易感人群。由于諾如病毒傳播速度快,在人群密集的場所中(如學校、餐館、集體飯堂、醫院等),容易引起暴發。
無特效藥?只能對癥支持治療
臨床發現,經常有人問:感染性腹瀉雖然又嘔又吐,人很辛苦,但排毒呀,而且像感冒一樣有自限性,可以不去看病嗎?
對此,省疾控專家回應稱,諾如病毒胃腸炎病程具有自限性,多數病例癥狀持續24~60小時后可自行消失或痊愈,但這并不意味著不用就醫。“更要小心的是其可能導致的脫水問題,脫水正是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的主要死因。”專家表示,免疫力較低的諾如病毒感染者,有可能出現體重減輕、嚴重脫水、腎衰竭甚至死亡等嚴重后果。因此,若出現嘔吐、腹瀉癥狀,須根據需要采用口服補鹽液進行治療,以糾正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脫水嚴重者應及時就醫。
此外,家中有人感染了諾如病毒,嘔吐或腹瀉后,家屬要及時清洗、消毒嘔吐物及被污染的地方,徹底清洗污染衣物,以免造成病毒擴散。可從藥店或大型超市購買醫用酒精(75%濃度)或漂白劑(漂白粉)對器物或其他接觸物進行消毒,消毒時注意嚴格按說明書的配比使用。
專家特別提醒,治療諾如病毒感染,目前尚無特效的抗病毒藥物,以對癥或支持治療為主,無需用抗菌素。使用抗生素是沒用的,所以在治療中不要濫用抗生素。
在疫苗方面,由于諾如病毒基因多樣且高度變異,每隔數年就會出現新變異株,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可預防。
疫情流行時?單位要停供涼菜
疾控專家介紹,諾如病毒傳播有三個途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感染、食源性傳染和水源性傳染。大部分諾如病毒暴發流行是通過糞口途徑、吸入或攝入混有病毒顆粒的氣溶膠、間接暴露于污染物或接觸其表面,即接觸傳染;受污染的食物成為病毒載體的也不少,如美國每年有近1/4的諾如病毒暴發是食源性傳播。因此,預防諾如病毒感染,遠離傳染性腹瀉,就要從注重飲食衛生,把好“入口關”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