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廣州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濕熱的氣候為各類生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但也給各種傳染病病原體的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
特殊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飲食、風俗習慣,使廣州及周邊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常常受到多種病毒的“青睞”。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是在珠三角地區首次暴發并迅速向外擴散,亞、歐、澳、美、非五大洲無一幸免,全球累計病例8422例,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死亡919人。
兩大疫情同時“沖擊”國門
自今年3月以來,西非幾內亞出現埃博拉出血熱疫情,死亡率約50%。8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WHO和相關專家預測,埃博拉出血熱病例數量將會持續大幅攀升,如得不到及時有效控制,到今年11月,將有2萬人感染;到明年1月感染人數最高可達55萬至140萬人。10月6日,西班牙出現歐洲首例境內感染埃博拉病例;10月9日,美國出現首例埃博拉死亡病例,并傳染1名醫護人員。相關流行病學數據表明,埃博拉疫情向全世界蔓延已經開始,在疾控體系高度發達的歐美地區,埃博拉疫情已經“搶灘登陸”,中國恐怕難以獨善其身。
廣州文化包容性強,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種人都能在這所城市“活得其所”,廣州也因此吸引了數以萬計非常住人口。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是全國三大航空樞紐,有119條國際航線,覆蓋全球五大洲主要城市。目前,白云機場也是全國涉及西非旅客最多的口岸之一,除了4條非洲直飛航線外,涉及西非疫區旅客還有經停迪拜等城市的13條國際中轉航線,每月涉及疫區人員近1萬人次,且多為中下層經商人員,這給疫情防控任務帶來了巨大壓力。廣州機場口岸成為全國口岸埃博拉疫情防控第一前沿陣地。
當埃博拉病毒在白云機場國門外側徘徊、覬覦的同時,同為世界上六種最可怕傳染病之一的登革熱疫情也在機場口岸內外暴發流行。截至9月9日,馬來西亞登革熱病例7萬例,新加坡1.4萬例。境內本土的登革熱病例數也創歷史新高。據廣東省衛計委統計,截至10月13日零時,廣東省累計確診病例31136例,其中廣州26305例(約占84%),死亡5例。這次登革熱疫情為廣東近2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且目前尚未出現好轉的跡象。
各國政府高度重視疫情防控
西非埃博拉出血熱疫情引起了世界衛生組織和全球各國的高度重視。WHO總干事陳馮富珍表示:“在該病情出現將近40年的歷史上,這是迄今最大、最嚴重和最復雜的一次疫情暴發。”美國總統奧巴馬把抗擊埃博拉病毒上升到國家安全高度,美國、英國、南非等國在各大機場、口岸先后開啟針對埃博拉疫情的檢疫查驗工作,上述做法史無前例。
我國黨和政府對埃博拉疫情防控工作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對埃博拉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極端重視、高度負責”的重要批示。7月9日,國家質檢總局、衛計委等四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防止非洲埃博拉病毒病傳入我國的公告。此后,有關部委還連續下發了防控埃博拉疫病傳播的系列文件,要求各地、各口岸檢驗檢疫部門采取措施,嚴格防控埃博拉病毒病的傳入。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9月23日登革熱防控專題會議上,要求廣東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堅決遏制住登革熱疫情蔓延勢頭。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國強近期在廣東督導登革熱疫情后表示,廣東登革熱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他特別要求密切關注東南亞及港澳地區疫情,及時分析研判疫情發展趨勢等工作,加強聯防聯控工作。
檢驗檢疫創新特色疫情防控模式
按照廣東檢驗檢疫局提出的“口岸查驗-實驗室檢測-聯防聯控”三環一體口岸傳染病防控模式,結合機場口岸實際,廣州機場檢驗檢疫局探索并完善廣州機場特色的疫情防控模式,詳細作如下表述:
一是口岸查驗——SEE法。在2008年成功檢疫發現全國首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基礎上,該機場局根據“找線索、強技術、查病例”的工作思路,開啟了口岸衛生檢疫查驗“SEE”方法探索。“SEE”具體來講:“S”代表癥狀監測,首個“E”代表流行病學調查,第二個“E”代表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測。
二是實驗室——雙重技術支撐。廣州機場局(簡稱機場局)衛檢實驗室2006年通過了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組考核驗收,并經多次擴項,為機場局旅檢衛生檢疫工作提供了堅強的技術保障,今年8月22日,該實驗室通過驗證,成為全國質檢系統第一家具備埃博拉病毒檢測資質的實驗室。目前實驗室檢測項目包括:利用PCR分子生物學檢測登革熱、基孔肯雅熱、漢坦病毒、鼠疫桿菌、霍亂等,突出口岸現場快速檢測特點。
三是聯防聯控——立體防控網絡。2003年在非典戰役中,廣州機場局建立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聯防聯控應急處置工作機制。這一工作機制在以后的防控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疫情中得到進一步提升和完善。今年8月初,為防控口岸埃博拉出血熱疫情,廣州機場局迅速成立埃博拉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完善應急預案。同時,廣州機場局主動與相關部門溝通,確保立體網絡式的口岸聯防聯控工作及時到位并有效運行。
成效名列國內各大口岸前茅
自2008年以來,廣州機場局旅檢現場利用該方法先后檢疫發現各類有傳染病癥狀人員約5000例,確診各類呼吸道、消化道、接觸性等傳染病約1200例。尤其是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防控期間,廣州機場局利用該模式檢疫發現甲型H1N1流感約500例,名列全國旅檢口岸前茅。今年以來,廣州機場局旅檢現場對220多例有發熱癥狀、旅行史等病例進行現場登革熱檢測篩查,共檢疫發現登革熱病例26例。
自8月8日至10月14日,廣州機場局共檢疫排查來自埃博拉出血熱疫情發生國家的入境人員為12638人次,約占全國口岸工作量的65%。檢疫共發現21名來自疫區的有癥狀旅客,均被轉送到指定醫院接受隔離留觀,后排除感染。
包括陳馮富珍干事在內的許多WHO高級官員曾多次表示,從非典疫情出現到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近10年來,中國政府在傳染病檢測、信息傳遞等方面的投入收到顯著效果,通過了一次次的疫情考驗,這是可適用于全世界的寶貴經驗。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廣州機場局口岸疫情防控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