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21年深化醫改重點任務》,繼續著力推動從重治病向重民生轉變,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突出醫改典型經驗,強化改革體系聯動和實效。確定了四項關鍵任務。
7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副主任李斌在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進一步解讀了四項重點任務的具體內容。
各地最高領導要狠抓醫改,推動“三醫”真正掛鉤。
今年醫改的重點任務是進一步推廣三明的醫改經驗。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副主任李斌認為,福建省三明市以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為切入點,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藥聯動”改革,為全國深化醫改樹立了典范。“三明醫改的核心經驗是堅持改革整體聯動,完善醫改經濟政策,完善醫院內部激勵約束機制,促進醫療資源下沉。”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借鑒三明經驗,不斷完善國家醫改政策,將其確立為醫改先進典型進行宣傳推廣。
具體而言,地方各級黨委、政府最高領導需要親自關注醫改,把學習三明醫改經驗作為全面深化政府目標管理改革和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同時,要推進“三醫聯動”改革。藥品和耗材集中采購、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醫保支付跟進、醫務人員薪酬改革等方案應同步設計和實施。
“按規定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資政策,對中醫醫院、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等專科醫院實行投資傾斜政策。”李斌補充說,還應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用好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后增加的可支配收入,合理確定醫務人員薪酬水平,建立以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為主的薪酬體系。
充分發揮縣級醫院在縣域醫療共同體中的主導作用。
“實施分級診療制度,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配置,推動形成有序的醫療救治格局,是‘十四五’時期深化醫療改革的重要任務。”李斌介紹了2021年推進分級診療的具體改革措施。
它將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的擴張和均衡的區域布局,即優質資源的擴張和下沉。李斌透露,今年將啟動國家醫學中心和第二批區域醫學中心試點建設項目,統籌規劃“十四五”期間國家區域醫學中心建設,“十四五”期間將根據省市縣醫療需求,統籌推進臨床專科能力建設發展,加快補齊服務短板,減少人民群眾異地跨區就醫。
二是推進醫療綜合體建設。推進縣域醫共體和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加強網格化建設布局和規范管理。推進以緊密型醫療聯合體為支付單位的醫保總額預付制,加強管理考核,引導醫療聯合體更加重視疾病預防,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推進基層首診和雙向轉診,推動專科聯盟和遠程醫療協作網發展。
其次,不斷提高縣級醫院的綜合能力。持續推進縣級醫院服務管理能力建設,提升核心科室,堅決支持專科,打造優勢專科,提高縣域出診率。按照縣鄉村一體化的原則,積極發展以縣級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縣域醫療共同體建設。
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不放松。
“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做好當前疫情防控工作是我們工作的重點。”李斌提到,2021年深化醫療改革的重點任務包括預防為主,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李斌說,當前,我國正處于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任務依然艱巨繁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既要著眼長遠,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把公共衛生體系作為補短板、強弱項的重點領域,不斷完善重大疫情防控的體制機制,又要立足現狀,推動加快提升公共衛生防治能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在今年醫改的重點任務中,明確要毫不放松地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工作,加強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升重大公共衛生應急處置和防控能力,建立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創新醫防協同機制。”李斌強調,“近期國內部分地方接連發生境外輸入引起的局部疫情,廣深瑞疫情均為新冠肺炎三角洲病毒變異株引起。這些疫情也提醒我們,疫情防控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建立高質量、高效率的中國特色綜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在今年的醫改任務中,提到要建設優質高效的綜合服務體系。
國家衛健委體制改革司司長徐樹強解釋,“高質量”主要是指服務的技術水平和人性化程度非常高,即群眾不僅能看到疾病,還能更方便、更舒適地看到醫生;“高效”主要是指宏觀層面制度的資源配置效率更高,微觀層面機構的管理和運行效率更高。
“一體化”服務主要是指根據群眾健康需求,將健康促進、疾病預防、診斷治療、護理康復、臨終關懷等醫療衛生服務及其管理一體化,協調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為群眾提供終身連貫的服務。
記者發現,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聯合編制了《“十四五”期間建設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施方案》,其中提到,從今年開始,將重點支持提升公共衛生防治能力、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程、重點人群健康服務短板工程、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四大工程。
徐樹強認為,這些項目是構建優質高效一體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對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發揮重要作用。構建優質高效的一體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要以制度集成為路徑,以體制機制改革為保障,以信息化為支撐,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和醫療衛生保障能力,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就近享受公平可及、系統持續的優質醫療衛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