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夏天,一些時髦的女生喜歡穿露臍的衣服,認為這樣很酷很時髦,還可以秀秀自己的腰。但是,穿露臍裝容易讓肚臍著涼。中醫認為,著涼肚臍會導致月經不調,所以女生要小心!
肚臍是最怕著涼的地方。作為腹壁的最后閉合處,由于屏障功能差,是人體內相對較弱的地方,所以容易受涼感冒。中醫認為,肚臍眼是人類的神位。現在是夏天,熱的時候不要露出肚臍眼。
肚臍是人們非常熟悉的地方。它位于腹部中央凹陷處。是新生兒臍帶脫落后留下的生命根組織。屬于神闕穴,是中醫經絡系統中任脈的穴位。
神闕穴名的含義主要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上帝放棄的地方,也就是生命力所在的地方;另一個是指讓胎兒從母親那里獲得營養,維持胎兒生命活動的門戶。人體先天稟賦與這個穴位密切相關。古人說“肚臍是五臟之本”,“元氣是臟腑之根”。
保持肚臍溫暖很重要
肚臍是最怕著涼的地方。與腹部其他部位不同,肚臍下沒有肌肉或脂肪組織,血管豐富。作為腹壁的最終閉合,皮膚較薄,高度敏感,具有滲透性強、吸收快的特點。由于屏障功能差,在人體內是一個比較薄弱的地方,容易著涼感冒。
睡眠時多注意肚臍的保暖,以免引起腹瀉或感冒。尤其是對于年輕女性,尤其是月經期間的女性,血管處于充血狀態,穿露臍裝最容易因著涼引起盆腔血管收縮,導致月經血流不暢,從而可能引起痛經、月經延長、月經不調等。
此外,穿肚臍衣會暴露腰腹,容易導致冷熱刺激引起胃腸功能紊亂,進而導致病菌入侵,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系統疾病。而且臍部皮膚嬌嫩,容易受損,臍眼容易積污,不小心可能會造成感染。
暖肚臍可以激發全身陽氣。神闕穴靠近胃、肝膽、胰、腸等器官。通過溫補神闕,還可治療腹痛、腹瀉、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頑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結腸炎、脫肛等癥。
按壓肚臍有助于滋養脾胃
按摩肚臍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吸收。大便稀的可以調,有秘結的可以通。方法:仰臥,屈腿,右手掌按在肚臍上,左手掌放在右手背上,順時針輕輕按摩36次。然后,換左掌壓在肚臍上,右掌放在左掌背上,逆時針輕輕按摩36次。
每天晚上睡覺前空將雙手搓熱,手掌放在肚臍左下右上方,逆時針方向做少量搓動,每次20-30圈,也能起到溫神闕穴的作用。
不斷按壓肚臍可以健腦補腎、助消化、安神下氣、利大小便,加強肝腎的新陳代謝,使身體氣血旺盛,促進和調節內臟的功能,提高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灸肚臍長壽
在古代,有許多關于“肚臍灸”的記載,使人健康長壽。保健灸可用艾條或艾炷進行。艾條灸肚臍是一種實用的日常保健治療方法。我們可以將艾條的一端點著(中藥鋪有售),放在距離肚臍處皮膚2-3厘米的地方進行懸灸10-15分鐘。由于艾條具有溫經理氣、散寒的作用,用艾條艾灸可以起到刺激穴位和燃艾溫刺激的雙重作用。
“艾坤”灸是用艾絨制成的蠶豆“寶塔”形艾絨顆粒,放在皮膚穴位上照明,或在“寶塔”下墊上姜片或鹽粉,稱為隔姜灸和隔鹽灸。鹽姜隔神闕穴的保健灸法,可間隔進行,每月10次左右,以每晚9點灸為佳;一般每次艾灸3-5小時即可,即點燃3-5個小“寶塔”,每次的程度是局部感到溫暖舒適,微微發紅。
艾灸此穴可提高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從而達到抗病強身的功效,具有溫陽解郁、解郁補中、理氣的功效。《醫學概論》說:“得不到藥,得不到針,必須艾灸”。高血壓患者或易生氣、生瘡、易饑餓者,以及處于饑餓狀態者,建議飯后2小時內不要艾灸。
神闕艾灸時,如果不注意,可能會灼傷局部皮膚,所以我們也可以用熱水袋代替艾灸。不過水溫不要太高,這樣可以感覺溫暖舒適。熱敷時如果水袋溫度下降,應立即更換。
臍部給藥:一種獨特而理想的給藥途徑
肚臍沒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豐富,藥物容易滲透吸收。此外,藥物不受胃酶的干擾和破壞,用量少,見效快。肚臍作為一種獨特的人體給藥方式,具有補陽、開竅、固氣的作用。特別適合胃腸、肝臟疾病患者。是一種理想的給藥途徑,因為中藥應用于肚臍,沒有肝臟代謝,可以減少毒副作用。如果用黃連粉和牛黃粉,可以退燒。檀香、細辛粉可緩解心絞痛;使用珍珠粉和丹參粉可以治療失眠。砂仁和枳實可以調節消化不良。
慢性病防治:藥物由防風、黃芪、肉桂組成,粉碎成細粉,敷于肚臍。神闕用75%酒精棉球消毒,濕的時候在肚臍處填充0.5g藥粉,用膠帶把藥蓋上。每3天換藥一次,5-7次為一個療程,可連續敷臍2-4個療程。
高血壓的治療:將吳茱萸、川芎等分,粉碎成細粉。首先用75%酒精棉球對肚臍進行消毒,將5-10g藥粉放入肚臍內,用麝香壯骨膏密封。三天換藥一次,一月為一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