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古語有云:“樹以根深為基,人以腳壯。”早在幾千年前,古人就知道赤腳與健康息息相關。
中醫認為,人體數百個神經部位聚集在小腳掌上,十二經脈從腳開始。人體的器官和臟腑與腳關系密切,各有其“投射區”。在鵝卵石上行走或跑步相當于按摩腳底,可以刺激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使血液流動順暢旺盛,使內環境高度和諧,使肌肉富有彈性,使步態健康優美。
早在幾百年前,國外就有赤腳墊腳石療法,其原理與鵝卵石療法基本相同。德國科學家克納普提出赤腳走路可以防治多種疾病,并強調對神經系統疾病(如神經衰弱、失眠抑郁等)特別有效。).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療養院里,“赤腳走路”和“足部按摩”被用來治療神經系統、肌肉關節和心腦血管疾病。前蘇聯的米庫林院士提出了一些新的抗衰老方法,其中之一就是“陸地接觸法”。他指出,地球和電離層之間存在電場,所有生物都適應了這種環境。生活的現代化把人類從負電荷中解放出來,在我們體內積累了太多的正電荷,容易讓人生病。解決方法很簡單,一根金屬線的一端固定在散熱器上,另一端綁在腳上。米庫林說,他一直堅持這樣做,不僅活到90歲,晚年還保持著旺盛的精力。
經過進一步的研究,物理學家和醫學家豐富了米庫林的理論。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可以被描述為一個真正的發電站,細胞是無數的發電機,不斷地產生電能,也就是生物能。如果你在封閉的環境中,電能無法釋放,以靜電的形式積累。為了防止靜電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人們應該通過觸摸地面來消除多余的電能。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幾乎每天都赤腳走路,觸摸土地。然而,人們穿上鞋子的時間較晚,破壞了電能的平衡,并通過靜電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正是因為我們與地球分離,所以我們經常感到腿腳酸痛。
因此,經常赤腳活動可以適當地刺激足部,有利于調節足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自主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提高身體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加強大腦思維的敏感性和記憶力。赤腳鍛煉對鍛煉踝關節的柔軟度有重要作用。常年在鵝卵石上散步、慢跑,可以增強呼吸功能和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脂,促進全身新陳代謝,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從而達到養生、保健、延緩衰老的目的。赤腳鍛煉也可以在草坪、海灘和混凝土地里進行。但對于開始鍛煉的人來說,不宜在雨天或寒冷的日子進行,以免腳部受涼而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