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此前疫情讓不少人關注到冷鏈運輸這個問題,認為會存在攜帶病毒的風險,那么,冷鏈運輸有新冠傳播風險嗎?疫情期如何做好個人飲食安全防護?下面小編就來說說。冷鏈運輸中是否存在新冠肺炎傳播的風險?可能存在潛在風險。因為冷鏈運輸,尤其是跨國冷鏈運輸,更容易攜帶病毒。原因有二:冷鏈運輸溫度低,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更長。大多數病毒在低溫下能存活更長時間。
無論是冷凍還是冷藏,都會給病毒提供更長的存活時間。有人可能會問:冰凍過程中不是會產生冰晶嗎?冰晶會殺死病毒嗎?事實上,由于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冷凍過程中產生的冰晶無法殺死它。病毒實驗室經常使用冰柜來冷凍病毒。解凍后,病毒仍然具有傳染性。因此,如果食品本身攜帶病毒,很容易通過冷鏈運輸將病毒運送到目的地。
冷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物流系統,涉及很多人。整個冷鏈運輸系統,從食品生產加工,到冷庫,再到冷鏈運輸車輛、集裝箱、海運,再到目的地冷庫,再由目的地冷鏈運輸車輛運輸到市場。每一步都涉及大量員工。如果食品生產地的疫情還沒有結束,就有員工被感染的風險。一旦整個鏈條中的一個環節被新冠肺炎污染,整個系統的風險就會變得更高。
如何在疫情期間保護個人食品安全
一些病毒學家認為,新冠肺炎屬于冠狀病毒科,β;冠狀病毒,和β;冠狀病毒只感染哺乳動物;此外,新冠肺炎主要作用于肺,而大多數魚沒有肺。因此,海鮮產品,包括三文魚,不太可能感染病毒。
但這并不意味著海鮮產品的表面或外包裝不會攜帶病毒,海鮮產品攜帶的病毒也可能來自外部環境。如果海鮮產品在冷藏包裝、裝卸和運輸過程中,在外部環境中被新冠肺炎污染,并在低溫冷藏環境中長期存活,就有可能遠距離傳播。
因此,人們應避免直接接觸生魚和生肉,購買時應戴手套。接觸生魚、肉和海鮮后立即徹底洗手。保持生肉和蔬菜遠離接觸。案板和菜刀要分開煮,分開煮。避免直接吃生肉和海鮮。高溫加熱可以有效消滅病毒。
出門戴口罩,回家后立即洗手。在病毒來源明確、疫苗問世之前,新冠肺炎仍有二次復發的可能,隨時隨地存在疫情風險,不能放松常態化防控。保護自己,保護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