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9月1日一開學季,很多家長和孩子就忙著為開學做準備。這時,各大醫院的產房也熱鬧起來,擠滿了準媽媽。“自8月份以來,醫院里的孕婦人數幾乎是平時的兩倍。”深圳一家三甲醫院的婦產科醫生說。為了早一年上學,近年來醫院在開學前就有孩子也就不足為奇了。(詳情參見版本03)
生孩子是果實成熟的過程,這是常識。提前生孩子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對自己的健康也有害,這也是常識。其實這些常識不需要進一步普及,家長也不會理解。然而,醫學常識往往難以計算利益,9月1日前聚在一起進行剖宮產手術已成為近年來常見的社會現象。
原因是,在目前的制度設計下,9月1日入學是一個硬杠桿,即使晚一天出生,也只能晚一年入學。在“一年后”和“挨刀”之間,媽媽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窮繼承風,這是一個動人的現實注腳。
比起感動,深入骨髓是無奈和焦慮。不要讓娃娃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口號的標準已經提前到了娘胎里。如果有更多或更全面的解決方案,這些準媽媽不會選擇這種策略。如果落到冒犯身體的地步,就證明母親們沒有投機取巧的資源,沒有長袖善舞的人脈。
【/h/】有人建議,每年秋季可以調整招生時間,比如不一定要堅持9月1日。這一舉措本意是好的,但并不可行。規則面前,人人平等。如果調整到8月1日,部分家長會選擇7月份剖宮產。只要制定了規則,就應該被尊重,否則規則會因為過于靈活而成為橡皮筋,失去公信力。
我們最應該反思的是父母為什么這么焦慮。提前一年或一天入學真的那么重要嗎?按照最庸俗功利的觀點,領先一步,領先一步,確實有優勢,但人生不是短跑,而是漫長的馬拉松,提前跑幾步與人生的全程無關。
著名兒童作家鄭曾說過,如果把人生描述成一場比賽,“起跑線”這個比喻再合適不過了。但“起跑線上輸”只適合短距離比賽,比如百米賽。馬拉松比賽的特點是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好。誠然,出生早、上學早似乎已經占了先機,但如果你不懂得儲存體力,尤其是偏離規律的話,你就會早起趕晚集。
有醫學專家發現,剖宮產有很多潛在的危害。第一,孩子免疫力低。二是容易患上整合障礙;三是兒童容易出現多動癥。四是適應性差;五是增加“濕肺病”嬰兒數量;第六,麻醉對胎兒有影響。如果孩子提前入學,剖宮產后卻落后,父母會不會弄巧成拙?
要解決剖宮產“出走”的困境,首先醫院要切實負起責任,即剖宮產是否由家長決定,要由專業醫生評估;同時也要理解家長的焦慮,為什么“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在今天的人們心中如此根深蒂固,是否有必要對過于功利的應試教育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