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鑒于近期興化地區河蟹“水蝎”病大面積發生,興化市漁業局于8月6日召開河蟹健康養殖座談會,邀請河蟹生產企業代表、養殖戶代表、省內外水產動物疫病防控專家,就河蟹“水蝎”病相關情況進行座談。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費志良、局長姚磊、局長張朝暉。
會上,相關企業、合作社、農戶介紹了各自單位或個人的河蟹養殖情況及崩水病的發生和危害。河蟹“水癟”病最早出現在今年5月。7月10日受臺風燦鴻影響后,病情逐漸蔓延(此時河蟹剛完成第三期脫殼),直至大面積傳播。主要癥狀是河蟹的附肢長時間不硬空放氣。大多數生病的螃蟹仍然可以脫殼。解剖后發現肝胰腺有不同程度的損傷,肝細胞和組織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嚴重時,肝臟呈灰白色。河蟹腹腔積水、水腫;由于肝胰腺損傷程度不同,輕度損傷的蟹可以正常進食,而中度損傷的攝食量明顯減少,而嚴重損傷的蟹則完全不進食,空腸。有些螃蟹的鰓絲異常。大多數患病的螃蟹在出現這種癥狀后不會立即死亡,但一旦生病,往往很難治愈。后期由于管理不善,河蟹會相繼死亡。就算不死,上市的時候螃蟹也不會長胖,這是市場不接受的。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疾病預防專家對此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討論,認為河蟹“崩水”的原因包括:一是蟹池使用擬除蟲菊酯清池的習慣對河蟹肝胰腺造成損害;二是由于今年5-6月多雨,光照低,氣溫低,水質差,加之部分養殖戶習慣用阿維菌素等藥物殺滅輪蟲等浮游動物,容易引起河蟹中毒,破壞其肝胰腺組織。第三,有些地區的蟹種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比如底脂差,抗病能力弱。四是部分河蟹養殖池塘生長過于良好,水體 PH嚴重超標,將長期不利于河蟹的生長發育;第五,池底變質也會造成肝胰腺損傷。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最后,省局副巡視員費志良詢問漁業監管人員和水生動物疫病防控技術人員。一是水產動物疫病防控機構要早發現、早判斷、早立項,加強對“水蝎”疫病的研究;二是根據科學要求確定病因,盡快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案;三是漁業技術推廣部門要加強技術服務指導,根據“水崩”病害的發生程度提出相應的應對方案,解決技術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