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yè)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彭君英老師在上青春期健康教育專題課。珠江時報訊(記者/曾蓉通訊員/黎慶艷圖片報道)如何幫助中小學生健康度過青春期,讓男孩女孩了解彼此的異同?近日,桂城在中小學開展了青少年健康教育專題教學實踐,結合社會工作者的知識和方法,開展不同的健康教育。昨天,6個青少年健康教育教案參加了評估,優(yōu)秀教案將在43所中小學推廣。學會保護自己不看繪本。
“我鄰居的叔叔說要帶小女孩回家看小貓,但是她想讓小女孩坐在自己的腿上,試著把手伸進女孩的內衣里,這讓小女孩很不舒服……”昨天上午,第一份教案來自登湖小學彭的《學會與異性交往》。
課堂上,彭老師用自己收集的視頻和繪本向同學們講解男女溝通的注意事項。“就像一個小女孩,她的身體感覺不舒服,這其實是她身體發(fā)出的警報系統(tǒng)。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必須停止我們的行為,告訴我們的父母或老師。”
“在這個課堂上,我學會了互相欣賞,男生女生在合作中要取長補短,在交流中把握尺度,在尊重他人的同時學會保護自己。”桂城中心小學六年級三班的王瑋琦在40分鐘的心理健康課后分享了他的收獲。
“以前男女生分開教,現在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創(chuàng)新。”一直在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彭老師認為,今年推廣的青少年健康教育不僅注重青少年知識的簡單傳授,還考慮如何運用社會工作技術,整合社會工作元素和關愛元素,注重培養(yǎng)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破冰游戲、情境介紹、視頻剪輯、小組討論、課堂總結等多種教學方式,有效整合知識和方法。
將全面推廣到中小學。
彭老師參加了由桂城街道衛(wèi)生計生局、桂城街道教育局、桂城青蘋果屋組織的“2014年桂城街道中小學青少年健康教育評價”。
桂城在優(yōu)質教育的基礎上,充分鏈接全國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唯一鎮(zhèn)級試點項目桂城青蘋果屋的資源,為街道青少年教育的教師提供“學校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和“青少年健康教育”的培訓。在知識和理論培訓的基礎上,采取“持續(xù)體驗式”學習,與實際工作相結合,通過持續(xù)學習、實踐和考核的方式,提升青少年健康教育質量。
據桂城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根據衛(wèi)生福利局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核心課程教學大綱,分別編制了中學版和小學版教學計劃。教育局收集整理各學校教師教案,專家團隊選取教案進行初步示范教學,并給予指導和建議。“我們通過實踐、教學、研究,探索出了一條可以復制推廣到社區(qū)、家庭的青少年教育課程模式,形成了品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