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高血壓是現代生活中的一個常見疾病,定期測量血壓和服用降壓藥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尤為重要。時值寒冷的冬季,人體血管收縮,血壓也易“蹭蹭”往上躥,服用降壓藥也需做出相應的調整。
1.冬季慎用利尿劑
利尿藥是降壓藥的基本藥,降壓效果平和,往往可與其他降壓藥聯合使用。但其最主要副作用是引起電解質的代謝紊亂,在降低血壓的同時,還有較強的利尿作用。
冬季人的飲水量相對減少,服用利尿劑后,人體內大量失水,血液高度濃縮,其黏稠度便會增加,易形成了低血壓、高黏稠度導致的缺血性中風。
2.血壓高峰之前服藥
降壓治療需要按時按規律服藥,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半衰期,隨意改變服藥時間或隨意停藥,都有可能造成過大的血壓波動。
最好在血壓高峰到來之前的平穩期服藥。一天中過晚服藥會導致夜間血壓偏低,重要臟器血流灌注不足,很容易誘發腦梗。因此,對于一些夜間血壓偏高的患者,適合在每天醒來時服藥。
3.“長效+短效”來控壓
短效、速效降壓藥在30-60分鐘內即可起效,但藥效不長,2-4小時后血壓又會回升,這種血壓波動反而會對患者造成一定危害,因此醫生一般都會建議服用長效降壓藥。
不過,長效降壓藥在服用后往往數小時才會見效,所以在寒冷刺激較大的冬季,最好是“長短相結合”,在服用長效降壓藥的基礎上配合服用短效藥物。
除了正確服藥外,高血壓患者還要注意規律作息,盡可能避免血壓波動。一旦感到任何不適,都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