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1.無籽葡萄抹了避孕藥?
真相:
現在市場上的無籽葡萄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應用遺傳育種技術,讓葡萄種子停止發育,比如用來晾曬成葡萄干的“無核白葡萄”;
一種是人為給果實提供植物激素,既可抑制種子發育,又促進果實生長發育,比如無籽的巨峰葡萄。
植物激素(又稱植物生長調節劑)和動物激素(如避孕藥)完全是兩碼事。植物激素與動物激素的分子結構完全不同,人用的避孕藥沒法讓水果無籽,植物激素也無法調節人的生長發育。大家可放心購買無籽葡萄。
2.含苯甲酸紅棗不能吃?
真相:
經調查證實,紅棗中的苯甲酸并不是人為添加的,也不是化肥農藥帶來的,而是它自己產生的。當棗逐漸成熟變紅,苯甲酸從無到有,逐漸增加。苯甲酸在許多植物中都可以檢測到。植物中常含有“苯丙氨酸”,在酶的催化下可以逐步轉化為苯甲酸,是正常的代謝產物。
食用含有苯甲酸的紅棗對人體健康并無太大危害。更重要的是,“劑量決定毒性”。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60千克重的成年人每天攝入300毫克苯甲酸不會產生任何健康問題。由于絕大部分紅棗的苯甲酸含量不足0.1%,以此推算,就算一個人每天吃1千克紅棗,苯甲酸的攝入量也遠低于300毫克。
3.鹽加亞鐵氰化鉀有毒?
真相:
亞鐵氰化鉀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用作抗結劑。亞鐵氰化鉀里面的氰根和鐵元素是牢牢結合在一起的,所以它的急性毒性和氰化鉀相比差了幾百倍。跟氰化鉀這種劇毒物質不同,亞鐵氰化鉀的半數致死量LD50約為每千克體重1.6-3.2克,和我們常吃的食鹽很接近,也都屬于低毒物質。
理論上,亞鐵氰化鉀在高溫下可以分解產生氰化鉀,但這個溫度至少要400度。平時炒菜、高溫烹調根本達不到這樣的溫度。所以,亞鐵氰化鉀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適當吃鹽根本不用擔心。
4.水果用了致癌甜蜜素
真相:
水果打針增甜的傳聞已經在網上流傳了好多年,但很多實驗都已都證明這是以訛傳訛。一方面,打針留下的針眼會成為細菌入侵的通道,水果容易爛掉;另一方面,打針無法保證甜蜜素在水果內均勻分布,弄不好還影響口感。
噴藥也不太可能。甜蜜素是水溶性的,幾乎不溶于有機溶劑,這使得它很難穿透水果表皮的蠟質層。由于甜蜜素的化學性質穩定,對動植物來說,甜蜜素不會進入生物體的代謝過程,就算果農在水果種植過程中使用了甜蜜素,也沒有任何效果。對人體而言也是如此,甜蜜素不會被人體吸收,它最終會再通過尿液再排泄出去,基本對人體無害。
5.吃魚頭、魚皮等于吃毒藥?
真相:
即便是魚頭,檢測出汞含量也在國家限量標準內,魚頭不能吃的說法并無依據。據美國環保署的研究,成年人甲基汞的急性致死劑量大約在1~4g上下,而我國水產品甲基汞的國家標準是0.5mg/kg,即要達到這個致死劑量,一次得吃下至少2000公斤符合國家標準的水產品。
當然僅僅考慮急性毒性顯然是不夠的,慢性毒性的積累也是我們不容忽視的。從慢性毒性的角度看,必須把魚體內污染物的含量和居民日常攝入量結合。
6.孕婦吃螃蟹會流產?
真相:
螃蟹本身并不會導致孕婦流產,但如果孕婦本人對河鮮過敏,或者螃蟹本身不新鮮或有寄生蟲,那么就容易在食用螃蟹后出現過敏反應或急性腸胃炎,從而引起宮縮,最終導致流產。另外,蝦蟹類食物的確含有一定量的砷化物,但即便是在維生素C的作用下真的轉化為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常說的砒霜),也必須是兩者一起大量食用。
而就螃蟹本身的寒性而言,適量食用不足以導致孕婦流產。
不過考慮到孕婦的本身體質,建議體質虛弱、氣血虧虛的孕婦,盡量還是少吃螃蟹。如果要吃,不妨配點姜醋,姜能驅寒除腥,同時還具有保護胃黏膜的功效;醋不僅能殺菌,還能提升鮮度,讓蟹味更加鮮美。
7.湖蟹注水增重再賣?
真相: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蟹和人一樣,體內有電解質水溶液,注入清水后,就破壞了其正常濃度。這就好比人打吊針,一定要注射等滲溶液,比如我們熟知的生理鹽水和葡萄糖。要是打清水進去,湖蟹很快就會死亡。
而注射生理鹽水,湖蟹同樣用不了多久也會死亡,因為0.9%NaCl溶液(生理鹽水)是針對人體的等滲溶液,可用于湖蟹的等滲溶液該是什么樣的,應該只有專業的科研人員才知道,普通的小商販如果要使用這種等滲溶液給湖蟹增重來多賣幾個錢,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