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一些患早期前列腺癌的男性一直在困惑:他們是應選擇放療、手術還是根本不進行治療?最新的一項研究給出了答案:這些早期前列腺癌癥患者10年內死于該疾病的風險低于1%,且治療與否沒有顯著性差異。
據報道,這項新研究發現,與單純的監測相比,雖然接受手術或放射治療能降低癌細胞擴散風險50%以上,但這種早期擴散并不會導致患者10年內死亡的風險顯著增加,因為前列腺癌的生長非常緩慢。
前列腺癌是男性中的第二大癌癥,僅次于皮膚癌,每年美國男性估計有18萬890人被診斷為患有這一癌癥,其中2萬6120人預計將死于這一疾病。
許多患者都對如何治療前列腺癌以及是否應接受治療,感到困惑。放射學家和外科醫生近幾年一直認為,接受治療是更好的方案,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對早期前列腺癌進行簡單地監測是最佳選擇,因為癌細胞往往增長緩慢,且治療會為患者帶來不愉快的副作用,造成心理更大的壓力。而此次新研究發現,無論治療與否,在未來10年死于早期前列腺癌的風險是很低的,機率幾乎相同。
該新研究是由英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資助進行,隨機對1999至2009年間1643名年齡在50至69歲的英國男性前列腺癌患者進行了研究。其中大約有一半的患者在十年間都主動由監測變為了手術或放療,但主要原因并不是癌細擴散,而是他們對缺乏治療的恐懼和焦慮。總體而言,一直接受監測的患者中,五分之一的癌細胞有擴散跡象,而接受手術或放療患者中,十分之一有擴散跡象。
此外,該研究也比較了治療患者報告的副作用反應。治療六個月后,接受手術的男性大約有一半表示,雖然恢復了許多功能,但他們仍需戴著尿失禁的墊子,六年后仍有17%帶著墊子,而接受放療的患者只有4%。
此外,治療六個月后,88%接受手術的人和78%接受放療的人表示有性行為障礙。六年后,雖然接受放療的男性有更多恢復了性功能,但出現了更多的腸道問題。
10年內一直接受監測的患者只出現了一些老化性的性和泌尿功能問題。
參與此次研究的布里斯托大學社會醫學教授多諾萬(JennyDonovan)認為,治療還是有效果的,畢竟能提高99%的成活率,但男性患者也無需急于選擇治療的方法,也許應先考慮一下到底你需要什么樣的生活。
然而,此次新研究不太可能很快結束有關前列腺癌治療的辯論。波士頓達納法伯癌癥研究所的醫生就表示,選擇監測的患者會有副作用,為防止癌細胞擴散,需要進行更積極的治療。
美國癌癥協會的首席醫療官布勞維(OtisBrawley)則支持了此次新研究的結論,并稱,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局部前列腺癌的男性可以選擇推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