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走近臨終關懷嬰兒房
大約十平方米的一個小房間,并排放著6張嬰兒床和1張成人床。4個“父母都不來的”嬰兒,正躺在床上。
最小的一個女嬰看上去出生沒幾天,被包裹在厚厚的襁褓中,躺在護工的成人床上,嘴里插著一只斜靠在襁褓上的奶瓶,安靜地躺著。
稍大些的三個孩子都只會咿咿呀呀。兩個男孩有床頭卡,寫了姓名、性別和入院時間。一個叫小朱(化名)的孩子于2011年9月24日入院,按時間推算,至少在1歲半以上,但看起來像8個月大的孩子,反應較遲鈍。另一個叫小史(化名)的孩子于2012年6月29日入院,顯得很興奮,不停地搖手上抓的搖鈴,卻沒有哭也沒有笑。
剩下的一個孩子,沒有床頭卡,沒名沒姓,側身躺著,不停地吮吸自己的大拇指。
前后收治了三百多個孩子
松堂醫院辦公室的一位管理人員透漏,這里的孩子,都是家長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送來的,是身患不治之癥的孩子,并非遺棄。也有不負責任的父母把小孩丟在醫院門口,院方會報警處理,因為醫院并沒有收養權。
松堂醫院院長李松堂說,松堂醫院是全國第一家有兒童臨終關懷病房的醫院,前后收治了300多個孩子。
松堂醫院注冊的有行醫執照的醫生有8位,診療科目包括臨終關懷、醫學成像、檢驗化驗三項,沒有設立常規的內科、外科、兒科等科室。
有的孩子剛剛出生就處在臨終期,比如心臟畸形,現有技術不能治療,是不是需要關懷?明明社會有需求,我們就忽略它嗎?我們的文化欠缺,我們就忽略它嗎?所以我們就成立了全國第一家臨終嬰兒病房。這也是全國最早成立的。
一個新生兒,剛出生6天,產科的主治醫生作出了“一定會死亡,過不了多少時間”的結論。孩子的父母貸款買了一套兩居室,他們特別不幸,如果孩子死在家中,他們將來怎么再在這里居住呢?所以就轉到我們醫院來了。
這個嬰兒在松堂醫院待的時間不會特別長。有些孩子已經在松堂醫院養了很長時間,比如腦癱兒。
到松堂醫院這兒來的都是有家屬、有醫院明確診斷證明的臨終嬰兒。但是,也有“極其特殊”的情況,這又是一個社會問題了。比如說腦癱嬰兒,對一個家庭來說真的難以承受。那么我們就獻一點愛心吧,我們就養起來了。而現在的認養制度又存在弊端,政策也制約著我們。
作為衛生系統的醫院,不具備民政系統下屬機構的收養職能,松堂醫院最早是中國老年基金會下屬的醫院,所以跟民政還是有一點關系。
相關規范和管理滯后
也有不接收小孩的臨終關懷醫院。
有的醫院專注于做臨終關懷,讓病人有尊嚴和無痛苦地離世,接收的病人都是腫瘤晚期患者或器官衰竭的高齡老人。進院前要做檢查,不符合條件的不予接收。
他們拒絕接收小孩,理由是對小孩的臨終關懷和對成年人的方式不一樣,醫院現在不具備這種條件。
調查發現,這類臨終醫院收費也普遍比“養老院式”醫院高,通常床位費、護工費和營養液等費用加起來,一個月一名病人需要2萬元左右。
“臨終關懷”作為一個新興的醫療科目,進入中國時間不長,迄今為止也沒有規范化的行業標準和管理體系。盡管中國已經有很多城市有了“臨終關懷醫院”,也有不少正規醫院開設了臨終關懷科室,但規范和管理的滯后性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據了解,這些設有臨終關懷科室的社區醫院對接納病人有嚴格的考核。病人要通過社區家庭醫生上門問診、考評,達到接納的標準才能接納,小孩不在接納范圍內。而且醫院床位緊張,時常供不應求。
即便如此,上海仍有聲稱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的醫院、護理院處于監管的真空地帶,尤其是一些沒有納入醫保體系的私立醫院。
父母健在時,小孩不能送到福利院,也不能被收養。所以就會發生父母覺得實在沒能力救治孩子而遺棄在福利院門口的情況。
雖然法律規定“父母不具備撫養能力”的情況下小孩也符合被收養的條件,但如何認定?而另外一些“渠道”,比如把小孩“托付”給臨終關懷醫院任其自生自滅,更是違法行為。
有個孩子放在臨終關懷醫院,說不想要了,這是不可以的,醫院是救死扶傷的,不能允許這么做。如果家長這樣做,就是犯了遺棄罪。
我國的政策都是“條狀”的,雖有一些福利條款,但是醫療的歸醫療,教育的歸教育,民政的歸民政,缺乏橫向的有機聯系,無法全方位地保障先天不足的孩子無障礙地融入這個社會。
有了先天缺陷的孩子,非但得不到社會保障體系的有力支持,還要承擔很多的壓力,忍受別人歧視的目光。
如果國家能對先天缺陷的孩子提供一生的福利支持,并有各種保障將孩子納入正常的社會體系之中,不讓家庭成為唯一的負擔方,還會有那么多被父母遺棄的孩子嗎?有很多這樣的呼聲。
文章由福冠堂新特藥在線(m.baseldya.com)整理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