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復發性口瘡,又稱復發性阿弗他潰瘍(RAY)、復發性口腔潰瘍(ROU),是口腔粘膜中最常見的潰瘍類疾病,患病率高達20%左右,居口腔粘膜病的首位。病因復雜,多與免疫、遺傳、系統性疾病、感染、環境等因素有關。疼痛為其主要臨床癥狀,反復發作、久治難愈是其特點。應用貞芪扶正顆粒治療復發性口瘡52例,療效滿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目的:探討貞芪扶正顆粒治療復發性口瘡的療效。
方法:2000年1月~2007年6月在我科門診就診的復發性口瘡
105例隨機分為對照組53例和治療組52例,對照組口服胸腺肽腸溶片每日1片,連服70d;治療組口服貞芪扶正顆粒劑,每日2包,連服70d。全部病例均隨診1~2年。觀察潰瘍數目、大小、疼痛程度、愈合時間及復發間隔周期、復發次數。
結果:對照組治愈率為20.8%,總有效率為77.4%;治療組治愈率為40.4%,總有效率為98.1%,兩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結論:貞芪扶正顆粒治療復發性口瘡療效好,治愈率高。
復發口腔潰瘍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有學者認為,本病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因內分泌失調、胃腸功能紊亂、變態反應、病毒感染、維生素缺乏、精神緊張、勞累及其他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近年來多數學者既認為其發病與細胞免疫功能紊亂有關,是由于機體免疫活性細胞亞群失衡所導致的疾病。機體免疫功能的正常運行,依賴于各免疫細胞系及各細胞亞群之間相互協調,維持免疫狀態的平衡,一旦平衡被破壞,則導致免疫調節紊亂而發生疾病。
有研究表明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存在細胞免疫功能下降和T淋巴細胞亞群失衡,不僅有免疫活性細胞的數量不足,而且還有細胞間的不平衡及功能缺陷,在質和量兩方面都存在異常。CD8細胞數值高,可能會引起細胞毒作用,對形態正常的上皮細胞具有攻擊作用;CD3+,CD4+及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可能會增加細胞內對各種非特異性和特異性致病因子的易感性。由于T輔助淋巴細胞減少,引起機體和(或)局部細胞免疫功能降低,在一些其他因素的參與下,導致口腔粘膜上皮局部發生損傷、破壞、壞死而形成口瘡。西醫對該病的治療多采用免疫調節劑、皮質激素、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以及局部點涂、粘貼抗菌消炎、麻醉止痛之藥,但臨床效果不能令人滿意。
本文對照組用免疫調節劑胸腺肽治療復發性口瘡治愈率為20.8%,總有效率為77.4%。祖國醫學認為,各種疾病的發生與機體正氣不足有關;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扶正固本”是中醫治療疾病的重要法則之一。而中藥在調節機體機能狀態、調動內在抗病能力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中醫“扶正”的實質與其雙向調節免疫功能、對抗腎上腺皮質功能抑制狀態、促進造血功能等多方面作用有關。中醫學認為,本病責之心脾,有虛實之分。實證由心脾積熱所致,如《圣濟總錄》所說:“口舌生瘡者,心脾經蘊熱所致也。”虛癥多由心。腎陰虛所致,《丹溪心法》就指出:“口瘡,服涼藥不能愈者,因中焦土虛,且不能食,相火沖上無以制。”宜攻補兼施、以補為主。
藥理研究證實黃芪能通過改善受損的輔助性T細胞(TH)的功能,對機體Thl/Th2細胞因子的失衡狀態有明顯的調節作用,能促進輔助性T細胞的部分功能,促進T細胞數量增加和淋巴細胞轉化,刺激機體干擾素系統,增加病毒誘生的干擾素數量,對組織中病毒復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能激活單核巨噬系統的活性,并通過刺激T淋巴細胞增殖反應提高IL-2、IL-4、IL-6活性,促進B淋巴細胞產生IgG1、IgG3的水平提高。故黃芪具有抗炎、抑菌及抑制病毒致病活性作用。而從女貞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齊墩果酸也具有免疫調節作用,通過消除或削弱Ts細胞的作用及促進Ea-玫瑰花結的形成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貞芪扶正顆粒由益氣滋陰補腎藥黃芪和女貞子組成,經過實驗篩選證明貞芪扶正顆粒對氣血雙虛模型小鼠的血象、免疫水平均有一定的改善和調節作用,可顯著提高放血和環磷酰胺并用致氣血雙虛模型小鼠的白細胞、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水平,顯著增加模型小鼠的胸腺皮質厚度、胸腺淋巴細胞數、脾小結大小及脾臟淋巴細胞數,對小鼠的血清抗綿羊紅細胞抗體生成的減少有對抗作用。
本文應用貞芪扶正顆粒([url]http://m.baseldya.com/goods/2346.html[/url])治療復發性口瘡治愈率為40.4%,總有效率為98.1%,明顯高于對照組。因此,貞芪扶正顆粒無論從現代醫學角度考慮抑或從中醫論治復發性口瘡都頗為對癥,可以作為治療復發性口瘡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