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祖國醫學關于腎與耳的關系早有論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腎主耳, 在竅為耳。《靈樞`脈度》 腎氣通于耳, 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景岳全書 卷二十七》: 若精氣調和, 腎氣充足, 則耳目聰明, 若勞傷氣血, 精脫腎憊, 必致聾聵。故人于中年之后, 每多耳鳴, 如風雨,如蟬鳴, 如潮水聲者, 是皆陰衰腎虧而然。老人之耳多見聰不內居, 而聲聞于外, 此正腎元不固, 陽氣漸渙之征耳。應用現代科學手段, 發現腎與內耳在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上極其相似, 而且腎與耳蝸具有相同抗原性。 有關腎本質的研究揭示出: 中醫腎的功能與下丘腦; 垂體-- 腎上腺皮質、下丘腦-- 垂體甲狀腺、下丘腦-- 垂體-- 性腺三條軸的功能密切相關。
老年性耳聾多屬腎虛所致, 腎開竅于耳, 虛證其治在腎, 腎虛則精氣不能上注于耳, 故耳聾。耳聾左慈丸中熟地、山藥、山茱萸、茯苓、丹皮、澤瀉滋補腎陰, 磁石重鎮潛陽, 五味子收斂固精, 石菖蒲通利耳竅共達培腎固本, 調補腎氣之效, 配合針刺聽宮、聽會、翳風以疏導經氣, 使精氣上輸耳竅; 針灸足三里、三陰交、關元等俞穴健脾溫腎, 共奏止鳴復聰之效, 臨床療效顯著。因此, 應用耳聾左慈丸加減配合針灸治療老年感音神經性耳聾,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編輯:liu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