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0年6月7日(星期日)發布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動》白皮書。當天上午10點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中宣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徐琳,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國家醫學科學院院長、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許超出席。
發布會上,來自央視的央視記者看到,白皮書中有兩個醫療理念,比如兩個改善、兩個減少、四個集中。這些醫療措施能否在國際上共享?有什么方法可以為以后疫情患者的治療提供經驗?
我們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控制傳染源,降低感染率。首先,我們修訂了《新冠肺炎第六版防控管理方案》,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發熱病人、密切接觸者四類人員實施嚴格隔離管理,實現了應收盡收、巡查盡檢、治療盡治、隔離盡管。在中央工作組的指導下,武漢在全市范圍內進行了兩次社區網絡巡查,一個不留,一個不留。按照這個標準,清理病例清冊,徹底了解社區和社會的患者和傳染源,控制感染預防和管理的一般規律,控制傳染源。經過兩個潛伏期,感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實踐證明,我們的措施非常有效。
二是加快檢查?,F代醫學背景下,如果沒有檢測能力,就談不上發現和控制傳染病。到達武漢后,前方工作組加強了這方面的指導,發布了傳染病檢測權限,將實驗室和培訓人員從完全疾控中心檢測擴大到二級以上所有醫院,同時發揮第三方作用加強檢測工作,使武漢的檢測周期從2天縮短到4-6小時, 而每天只有300人/份檢測到5萬人/份,構成了2小時內完成網絡報告,12小時內完成檢測信息反饋。 疫情初期確診的患者平均間隔時間為15.4天。中期后,確診患者數縮短至3天,疾病傳播概率大大降低,形成了流動操作和檢查的閉環系統,掌握了控制疫情的主導權。
三是千方百計保障醫療服務供給,提高入院率。全國定點醫療機構和重癥監護醫院2000多家,發熱門診也有1萬多家。在武漢,中央領導小組推動擴大醫院床位,建立了定點醫院、收容醫院、隔離點的應急救治網絡。完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等一批定點醫院建設,改造同濟、謝赫、湖北省人民醫院等綜合醫院,定點醫院由35家增加到86家。同時,在這次疫情對策中,我們建設了方倉醫院,在接收大量輕癥患者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在社區發現的病人可以接受臥床治療。從2月3日開始,收容所成立,2月5日,收容所醫院接收病人。到2月16日,建立了16家收容所醫院,增加了1.2萬張床位。在此期間,應收賬款全部實現。于是,2月16日,床等人的愿望實現,掌握了疫情的控制對策。至2月19日,我院出院病例與確診病例持平,疫情呈現拐點。
四是增加隔離點。將630余家賓館、學校、培訓中心、醫療機構改造為密切接觸者和疑似患者隔離室,采取有效隔離措施落實預防管理要點。這是在服務供給方面增加床位,這是我們前期非常重要的任務。
第五,盡力救治患者,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開展大規模醫療救援,346支國家醫療隊、4.2萬名醫護人員、1.9萬名危重醫護人員赴湖北、武漢救治。這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國家隊接管所有危重病人,建立重癥監護室接管制度,重癥醫學科、呼吸內科、循環內科、傳染科的醫生是主力軍。很多重癥醫學科的護士去武漢,重癥病人的三個護士接手。在這方面,我們專注于危重患者的治療,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同時,我們還在方艙醫院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治療輕癥患者,防止他們由輕癥轉為重癥。經過這樣的治療,我們的治療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這方面,主要實施了五種組合:
一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相結合。病毒學、病理解剖學、免疫學和藥理學的醫生和臨床醫生共同研究病例,并在病理解剖學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是前后結合,醫療工作前題,視頻連線,多學科支持,動員國家重點學科支援武漢。
三是醫養結合。嚴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護理非常重要。早期護理可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大大提高患者的消退率。
第四是醫療和管理相結合,這是我們這次的主要特點。4.2萬余名醫務人員在疫區有序開展工作,體現了較強的專業素質、業務素質和行政指揮能力。一周內建立了5個重疾患者制度,一個是24小時險情報告制度,一個是死亡病例討論制度,第三個是全國專家巡診制度,不僅管理武漢的患者,還管理武漢以外19個城市的重疾患者。四是醫療護理管理制度,執行統一的護理標準、程序和規范。五是垂直行政領導體制,建立醫務部、護理部、醫院感染控制部,4.2萬名醫務人員無感染,方艙醫院實現零死亡、零感染、零返崗。中國的治療工作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
無論是輕度治療還是重度治療,中醫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次要認真總結和參考。同時,在這次治療過程中,很多醫護人員為了大家舍棄了自己的小房子,不顧自己的健康,不顧自己救人的精神。在這方面,他們展示了我們團隊長期建設的成果,我們必須繼承和發展。這方面的介紹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