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發燒對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老人常說,生病發燒瑟瑟發抖的時候,披上厚厚的被子,出一身汗,發燒真的就好了。但是還有一種方法,在西醫比較常見,就是物理降溫散熱。那發燒,到底是“武”好?還是“散”好?
正確治療發燒
考慮到退燒,有幾種方法在民間流傳。有人說要蓋被子,有人說要喝碗姜湯,有人說要用熱水泡腳等等。根據上面的說法,本質是出汗。另一種方式是通過物理降溫來控制體溫,如濕敷降溫,在患者額頭敷上濕毛巾,并經常更換;或者用酒精用25%~50%的酒精擦拭身體,通過蒸發帶走身體的熱量。這個想法是輻射身體的熱量。
發燒其實是人體的一種“清理”行為。當人體受到細菌、病毒、寄生蟲或其他物質等微生物入侵時,外來物質刺激人體,促使人體產生一種叫做內生熱源的物質,作用于人體下丘腦,從而升高人體體溫的設定點,使體溫升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發熱。
體溫有一定程度的變化,所以有各種功能。這時人體的新陳代謝會加快,免疫系統會產生更多的白細胞、巨噬細胞和炎癥因子,將人體內積累的侵襲性物質一掃而光。對此,偶爾發燒可以激活身體的免疫系統,有利于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遮住你的汗水并不能退燒
這時,人們經常出汗,感覺好多了。為什么呢?一般來說,發燒是免疫系統和疾病之間的斗爭。當入侵的物質被免疫大軍消滅后,人體的各項功能恢復正常。這時,人體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心會發出指令,使升高的體溫逐漸降至正常。這時出現了“出汗”的現象,人體的熱量被汗液蒸發帶走,使患者體溫恢復正常。也就是說,當人體戰勝疾病后,體溫會通過出汗而不是人們認為的(出汗可以治病)恢復正常。中醫說出汗后,身體可以帶走體表的寒氣,達到去濕氣的效果。從而降低體表溫度,降低體溫,讓人感覺更舒服。所以我們可以適當的喝一碗姜湯,也有人說應該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讓身體稍微出汗。
對于體質較弱的人來說,最好不要出汗來達到降溫的目的。出汗會帶來過多的水分,會讓身體虛弱的人更加虛弱。
對于小寶寶來說,避免“捂汗”。傳統觀念認為,當孩子變熱時,他們會被裹上衣服和被子來“擠出”汗水。其實這是不對的。孩子發燒時會出現顫抖的癥狀,父母會認為孩子感冒了,但其實這是由于他們體溫升高引起的痙攣。可能導致“吳熱綜合征”、休克等一系列嚴重后果。首先解開孩子衣服的扣子散熱,然后用物理降溫的方法,比如在頭上冷敷濕敷,用溫水擦拭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