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8月底的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上,再次提到醫改,強調政府和市場兩手抓。本次會議前后,上海、山東、山西等地密集發布醫改新方案。該報梳理各地醫改新政策后發現,近期醫改主要聚焦三大主題,即以醫養醫、分級診療、公立醫院去行政化。
不再以藥養醫:政府補貼第三產業“反哺”。
一位59歲的安徽老人患有心臟病和糖尿病,老人醫療“賬本”中藥品和醫療費用的減少是醫改的核心賬戶。“我一個月需要用兩三次胰島素。過去,醫改后每250元成本只有204元。以前每次住院要四五千塊,現在報銷只要七八百塊。”
據本報統計,今年醫改新政策中絕大多數省份都直指藥費高企,決心擺脫“以藥養醫”。截至目前,浙江、天津、黑龍江、山東、河北等省(區、市)共有至少12家試點醫院實現藥品零差率銷售,即不再依靠藥品漲價產生利潤。
但是,醫院不“吃藥”后,怎么能吃呢?為確保醫改真正惠及患者,山東、北京通過政府補貼將上漲的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一些醫院開始吃市場餐。比如河南省成立鄭州市人民醫院醫療集團,依托安防、餐飲、物業等第三產業“反哺”醫院。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告訴本報記者,要擺脫用藥養醫的需要,就要協調好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
實行分級診療:越級治療報銷有限。“生病了先去醫院,不用跑縣醫院,也花不了幾塊錢。”在青海省貴德縣河東鎮衛生院,正在輸液的閆偉邦用簡單的話語講述著醫改的重要方向——分級診療。
閆偉邦所在的青海省從去年10月開始實施分級診療,今年8月已初見成效。三級醫療機構住院人數和醫保基金支出占比分別下降3.5%和2.6%,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住院人數和醫保基金支出占比分別上升10%和6.5%。
所謂分級診療,簡單來說就是小病到了基層醫療機構才能轉診到三級醫院,病情穩定后再轉回基層。最近,許多省份開始大規模實施分級診療。
分級診療的關鍵在于醫保報銷比例:低級別醫療機構的報銷比例高于高級別醫療機構,避免患者在大醫院聚集。比如黑龍江省規定,從9月1日起,30種常見病在鄉(鎮)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為95%;在縣(市、區)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常見病50種,報銷比例為75%,在其他醫療機構報銷比例為10%。甘肅省的規定更嚴格。從8月份開始,甘肅省已經確定了50種分級疾病進行診療,私自轉診的不予報銷。
院長去行政化:取消兼職選拔。
醫院外部改革如火如荼,內部改革也開始有所動作,主要方向是推進公立醫院去行政化。
目前各省主要有三個措施。第一,政府領導不兼任醫院領導。如山東要求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人不得兼任縣級公立醫院領導職務;已兼職的,要在12月31日前從公立醫院或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辭職。二是建立醫院理事會。如6月,陜西省出臺《關于深化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意見》,成立縣級公立醫院理事會,理事人選由組織提名,理事會選舉產生。三是改革醫院領導班子選拔方式。比如8月份的新規中,山東省要求校長通過公開選拔和社會招聘的方式選拔,實行校長聘任制。
對于未來醫療改革的方向,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元利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要找到一個中國人解決世界醫療改革問題的方案,需要考慮兩個關鍵因素。一是全國統一的醫改目標和原則要與地方實現目標的措施相結合。第二,每一項醫改政策的頂層設計和實施評估要結合起來。下一階段要更加注重目標和結果的管理,將醫改目標的實現納入領導的績效考核。(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