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記者丁夢。
2015年11月初的一個早晨,家住江蘇連云港的53歲的孫光霞醒來時,妻子發現自己面部肌肉僵硬。去醫院檢查后發現面部神經有問題,需要手術解決。一位鄰居前不久在南京住院后,碰巧通過新農合報銷了一大筆錢,于是她推薦孫光霞去試一試。孫光霞給中國人壽江蘇分公司的住院服務專家劉榮打了電話。一天后,孫光霞住進了南京鼓樓醫院的病房。4天后,孫光霞完成了手術,總費用近6萬元。孫光霞夫婦只付了不到2萬元。
說起這段就醫經歷,孫光霞兩人都表示,“放心,看病方便。”
自2012年六部門發布《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指導意見》以來,各省市地區根據各自情況,以不同形式開展大病保險,旨在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這也是老百姓普遍存在的“看病難”各種煩惱中最無奈的痛點。如今,三年多過去了,大病保險逐漸在全國鋪開,就像同一種種子落入不同養分的土壤。不同的經濟社會形態產生了以大病保險為解決方案的多種實施路徑和模式,而普通人不再為去醫院看病發愁。
數字是支持客觀事實的重要依據。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黃宏11月初在學習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的意見》視頻工作會議上透露,截至今年9月底,除西藏外,全國已出臺大病保險實施方案,17家保險公司在28個省(區、市)開展大病保險,覆蓋8億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已有400多萬人直接受益于大病保險,大病患者實際報銷水平普遍提高10至15個百分點。
第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