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晨報記者朱令實習生陳深。
27年前,蔡從護理學校畢業,直接踏入金山醫院。她每天都要處理普通人受不了的屎、膿、腐肉。很難想象她又臟又累,這是她的日常工作。蔡一生都在努力做好一件事——在心理和身體上盡可能地治愈病人。
讓面臨截肢的病人騎自行車。
1987年,蔡進入金山醫院,成為一名更衣室護士。每次去看醫生,她都會先在傷口附近聞聞。傷口流膿出血是常見的情況,所以她經常要處理病人的膿血和腐肉。有幾次造口病人不小心把排泄物直接噴到臉上,她忍住惡臭繼續治療。“病人這一刻已經夠尷尬的了,我不想增加他的負擔。”蔡對的照顧,從每一個細節都可以看出來。
何友明患有糖尿病,導致足部腫脹潰爛,并伴有低燒發熱,引起慢性骨髓炎。抗生素治療根本沒有效果。如果不能及時治愈,病人將面臨截肢。蔡說:“讓我再試一次,如果不行,那就下結論。”蔡建議先排膿,再用藥。何友明回憶說:“蔡小姐第一次換藥的時候,我切爛肉排膿花了2個多小時,累得滿頭大汗。當時房間里有三個病人,都是被惡臭熏出病房的,但她堅持著,還把膿液拿起來仔細觀察,甚至摘下口罩聞了聞。我當時就止不住眼淚。”就這樣,在蔡日復一日的精心治療下,何友明的腿奇跡般地保住了。現在他不僅能像往常一樣走路,還能騎自行車。
江蘇和浙江的病人來這里。
走進蔡的辦公室,入口處是一系列以蔡名字命名的護理小組和工作室匾額。獲得這么多榮譽會是什么感覺?看到蔡,她剛從診所出來看病人,輕聲招呼她,眼神堅定,不敢相信這么小的人竟然有這么大的力量。在去辦公室的路上,有些人不停地問候她,有些醫生生病了,還有些人問她有沒有吃飯。她笑著說:“吃完了,我習慣快速解決。”每次被提醒喝水,她都忙著拿起水杯喝一口,像個孩子一樣抱歉地笑著。
二十多年來,蔡從來沒有讓自己閑過。正是這20年的堅持,造就了蔡的金字招牌。她付出的比別人多得多,也獲得了常人無法企及的榮譽。
除了日常工作之外,蔡還經常在休息時間回家,免費為病人包扎和治療傷口,或者外出學習新技術。
2010年5月12日,“蔡傷口及造口護理組”成立,是在醫生指導下成立的專科門診。2013年護理組共接診患者6萬人,2014年上半年達到4萬多人。護理小組還為病人提供護理服務,病人在等待治療的同時接受健康教育。
來蔡門診的老年患者可以預約不同時間段,由保安、醫生、護士分流。如今,蔡傷口造口護理集團的診所人滿為患,來自浙江和江蘇的患者更多。護理集團已經成為金山醫院的金字招牌。
由于護理不善或操作不當,部分患者家屬不得不24小時輪流照顧,將全部精力投入其中,極大地影響了患者及家屬的生活。在蔡的不斷經營下,金山醫院成立了造口訪視室,將過去治愈的患者全部聚集在一起,溝通交流,輔導家屬如何更好地護理患者,培養患者的自理能力。
努力工作,繼續寫傳奇。
對于醫患關系,蔡有自己的看法。醫患之間的溝通、理解和信任極其重要。病人帶著負面情緒去醫院。如何理解患者,緩解患者情緒,和治療一樣重要。真誠最終會帶來真誠。如果患者完全信任醫生,治療可以毫無保留,更有效。
當被問及經歷了這么多后的感受時,蔡仍然擔心醫務人員的短缺。問她為什么留在金山醫院。蔡對金山醫院心存感激。沒有金山醫院這個平臺,她以為自己只能做一個普通的護士,更談不上有現在的經歷。蔡的回答很簡單:“我了解自己,知道什么適合我,哪個最好。做好手頭的工作,認真過好每一天,是我的心愿。”
正是這種腳踏實地的工作干勁,讓她成為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負責傷口和造口治療的護士,成為全市7名國際造口治療師(ET)之一,成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成為2013年移居上海的十大人物之一...這一系列傳奇經歷,每天都在無傳奇地不斷書寫。
(責任編輯: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