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2015年5月5日至6日,中國婦幼保健協會與聯合國人口基金在杭州聯合舉辦“2015-中國助產士專業建設與發展國際論壇”,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助產士共同探討我國助產專業發展的重大問題。這次會議得到了兒童基金會、國際拯救兒童聯盟、世界衛生組織的支持,并得到了助產士的熱烈響應,與會者超過1 600人。
在總結了幾十年來全球降低孕產婦和新生兒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經驗后,達成共識:為每一次分娩提供專業助產服務是最有效的干預措施,助產士在實現千年發展目標和確保孕產婦和新生兒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由于各種原因,產科醫生在分娩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在中國被過分強調。此外,醫院沒有助產士職稱制度,助產士逐漸邊緣化,助產士隊伍萎縮,技術惡化。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助產學校逐漸關閉,現在大多數助產士都畢業于護理學校,她們的助產技能大多是通過產房有經驗的護士的非正式輔導獲得的。因此,面對每年出生的1600萬新生兒,如果按照國際要求每1000例活產至少應有6名助產士來計算,中國的助產士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遠遠不能滿足婦女兒童的健康需求。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成立以來,在促進婦幼健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1年以來,協會在國家衛生計生委的領導下,在聯合國人口基金的支持下,與北京大學護理學院、湖南省衛生管理機構合作開展“加強助產專業建設,改善婦女和新生兒健康”項目。項目啟動以來,在推動助產政策發展、加強助產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調查我國助產人力資源現狀、研究近代中國助產政策發展歷程、舉辦有政府相關部門參與的助產專業建設政策研討會、制定助產專科及本科教育課程、編寫教材等。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在8所重點高校開展助產士本科招生工作,委托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組織專家制定《助產士規范化培訓基地標準》,對8所教學醫院進行評估認定。助產專業將啟動全方位、多層次的正式培訓,助產專業的學科發展將被按喇叭提上日程。
大會開幕式由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常務副會長李長明主持。中國婦幼保健協會會長張在大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呼吁衛生行政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繼續對助產士隊伍給予熱情幫助和大力支持,并對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建議,包括:協助政府教育、衛生和計劃生育部門做好8所重點高校助產士本科招生和助產士培訓基地的規范化培訓工作;還呼吁政府相關部門盡快建立健全助產士準入和晉升機制,建立助產士職稱制度,為助產士的職業發展、技術升級和隊伍穩定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助產士法的立法依據和建議,推動法律法規的制定,保障助產士權益,自律,依法開展工作。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副代表巴素亞女士、浙江省衛生計生委領導王國敬先生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開幕式議程中,還舉行了“助產士規范化培訓基地”授牌儀式,并為新成立的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助產士分會主任、副主任頒發證書。
在大會學術研討會部分,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副會長龐女士作了題為《中國助產會展業的建設與發展》的主旨演講。龐副院長對我國助產面臨的問題、助產事業在近代的發展歷程、助產教育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總結和展望,提出了我國助產事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呼吁所有助產專業人士和關心助產事業發展的人士共同努力,推動我國助產事業的發展。會議還邀請了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女處處長宋麗女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健康營養與環境衛生處處長謝若波先生、瑞典卡羅林斯卡大學kylikeChristensen女士、英國倫敦助產士總監Naomi 加拉格爾女士、香港護理學院有限公司副總裁馮女士。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助理代表彭炯先生、英國救助兒童會婦女與新生兒健康顧問Sarah女士、澳大利亞Bays醫院產科助產士付輝女士等數十位國內知名產科醫生和助產專家就助產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專題報告和講座。
來自全國各地的1600多名助產士出席了會議。這是中國助產士的一次盛會,為助產士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交流學習的機會和平臺。將進一步推動助產事業的建設和發展,為保障婦女兒童健康、實現下一個千年發展目標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