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如果你把一件事堅持到極致,你就會成功。林玉和嚴復已經在生物醫學創新的道路上走了十多年。今年是他們在開發區創業的第11個年頭。新藥即將進入臨床三期,公司在新三板上市,新廠房正在籌建...這對“50后”創業夫婦發誓要實現他們為人類健康做出貢獻的理想。
“生物醫藥是一項高風險、高投入、高難度的‘三高’工作。”于再林笑談自己的創業經歷。2004年,于再林夫婦放棄了在國外的穩定生活,選擇回國創業。他們在開發區創辦了天津普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回國后,夫妻二人把研發重點放在了長效藥物上。林玉介紹,“作為適應證為癌癥和腫瘤患者的新藥,‘注射用重組人血清白蛋白/粒細胞刺激因子融合蛋白’已完成一期臨床試驗。該新藥具有安全性、有效性、長效性和最重要的藥性。對患者來說,不僅減少了注射次數和副作用,而且大大減少了給藥次數,療效優于現有藥物。”該新藥也成為本市歷史上首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治療性生物制品(基因工程)國家一類新藥。目前,該新藥正在全國20家臨床試驗機構(三甲醫院)以癌癥和腫瘤患者為受試者進行二期臨床試驗。預計2015年9月完成二期臨床試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
新藥研發是一條漫長且極其艱難的道路,對研發技術、設備、人員等方面的需求非常苛刻。從實驗室研發到完成臨床三期通常需要5到10年,新藥的成功率很低。
“很多企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只關注短期利益,往往對創新沒有耐心。”回顧11年的創業之路,于再林坦言,盡管面臨投資者撤資、資金短缺等困難,但他從未想過放棄。“在最艱難的日子里,開發區從場館到首都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陪伴我們度過了難關。”于再林及其團隊在開發區成立以來,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由26項發明專利構建的長效新藥原創研究技術平臺,開展了16項國家ⅰ類治療性生物制品新藥的世界原創研究。此外,普英生物還向開發區引進了近2億元資金,為新藥研發和開發區進入新藥研發領域起到了示范作用。
目前,“50后”創業夫婦在天津、北京成立了多家專注于生物醫藥研發的企業,在新藥研發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年7月,普英生物成立的北京美福源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公司下一步將轉化成果,建設生產基地。上個月,完成了開發區新藥GMP生產基地36畝土地的購置。預計2017年投產,未來新藥上市后產值有望達到10億元。”林玉自信地告訴記者,為人類健康做貢獻是夫妻雙方的共同愿景,這一愿景正在一點點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