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11月29日,由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衛計委、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科技訓練局聯合主辦的“第五屆重大疾病防控科技創新高峰論壇”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以“引領與轉化——建設醫學科技創新中心”為主題,通過政府官員與專家的學術交流與對話,就制約臨床醫學發展的關鍵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論壇的設立是為了滿足臨床研究階段各方面的需求,圍繞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交流前沿技術在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中的應用、“重大疾病樣本數據庫”的建設與應用、生物醫學臨床研究的管理規范等。
今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工作時,要求北京堅持和強化國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等核心功能,為新時期科技北京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為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市于今年4月印發實施《北京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啟動實施12個重大專項,解決城市可持續發展和保障民生改善的重大科技問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創新驅動、高端發展。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吳建民介紹,在技術創新行動計劃中,有兩個來自醫學領域的專項。“重大疾病的科學技術研究與管理”專項旨在通過科學技術研究提升醫學科技水平,以科技手段促進公民健康水平的明顯提高。“生物醫藥產業跨越式發展”專項旨在推動北京生物醫藥產業成為首都具有戰略意義的支柱產業,同時也是落實國家加快新藥開發的要求。兩個專項將推動形成“以醫促醫、醫藥結合”的創新發展局面。
吳建民表示,近年來,圍繞國家創新戰略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北京市科委將支持重點放在市場機制無法有效配置資源的公共科技活動上,引導企業和全社會開展科技創新。醫療科技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是北京市科委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市科委積極引導技術、人才、資金、管理、平臺、信息等創新要素向醫療衛生領域集聚。科技工作布局涵蓋了醫學研究從基礎研究到臨床研究再到成果轉化的全過程,同時從人才培養、平臺建設、市場環境、空之間的布局等方面提供支持。
我們知道,在基礎研究方面,既有“北京自然科學基金”,是專家自由探索與經濟社會需求相結合的應用基礎研究,也有“生命科學前沿技術研究”,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在臨床研究方面,北京既有解決重大疾病臨床實際問題的“十大疾病科技研究與管理”,又有突出臨床優勢和特色的“首都臨床特色應用研究”,形成了“點面結合、優勢互補”的研發布局。成果方面,主要有“疾病預防控制十大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和“北京國際醫學臨床R&D平臺(cro Platform)”,促進首都醫療衛生資源與生物醫藥企業對接,實現醫藥互促、產學研結合,推動醫療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據介紹,五年來,北京市在重大疾病防治和成果推廣應用等科技攻關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目前,已組建由12名領軍專家和100多名核心專家組成的專家團隊,143家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形成了10個疾病預防控制研究示范網絡。建立了國內最大的重大疾病臨床數據和樣本數據庫,現有病例10萬余例,樣本85萬余份。支持臨床診療技術和標準研究100余項,其中36項已上升至國家和行業標準或規范;推廣科技成果160余項。
吳建民還表示,改革是推動醫學科技發展的強大動力。北京市科委將積極推進醫療衛生科技改革,加強制度建設,創新支撐方式,努力建立既適應醫療衛生科技創新規律,又符合財政預算管理要求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鄭金武)
【責任編輯:yfs001】